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我校校友易志坚荣获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期 : 2021-11-05
摘要
祝贺易志坚校友!

11月5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向全社会发布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经前期广泛动员、组织推荐、多轮遴选等环节,我校校友易志坚荣获“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微信图片_20211106151209_副本_副本.jpg

易志坚,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力学专业,2011年在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长期从事力学、道路、桥梁、材料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80多篇,被SCI、EI收录40多篇次;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重点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重庆市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让沙漠变绿洲

土地沙漠化治理,一直是世界级难题。2008年,易志坚开始从力学角度思索,如何让沙漠具有土壤的特性。数年后,易志坚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植物黏合剂。这种黏合剂无毒无副作用,在加水与沙子搅拌后,“一盘散沙”就获得与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在加水后变成稀泥,成为流变状态,水干了之后变成泥块,成为固体状态——添加植物黏合剂后的沙粒因为具备了万向约束力,成为沙子向土壤转换的“密码”,从而使沙粒具有像土壤一样保水保肥的能力,成为植物生生不息的载体。

“沙漠不是缺水,是存不住水。”在颁奖仪式现场,易志坚为大家通俗地讲解了“力学治沙”的原理和效果:2016年,团队进行的“沙漠土壤化”应用试验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启动。截至目前,团队已在乌兰布和沙漠等多地试验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易志坚还带领团队探索出“生态+产业”治理的路子。在“沙漠土壤化”后的基地里,种植出萝卜、高粱、狼尾草、番茄、茄子等70多种作物。其中,乌兰布和沙漠种植的萝卜亩产达到1.3万多公斤,高粱亩产789公斤,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微信图片_20211106152756_副本.jpg

9月19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五年的力学治沙试验让中试基地周边的沙漠停止了移动的步伐。

微信图片_20211106152813_副本.jpg

9月28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沙漠土壤化”中试科研基地,易志坚教授利用力学原理将手中的散沙变为了可以种出植物的土团。

微信图片_20211106152842_副本.jpg

9月28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沙漠土壤化”中试科研基地,沙漠中大片的植物引来了许多小昆虫,让沙漠有了生机。


“力学遇见沙漠,是我一生的荣幸。”易志坚告诉大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而我国沙化面积达25.95亿余亩,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8%。如果将“沙漠土壤化”这项技术用来改造我国1%的沙化土地,将获得2600万亩可利用土地。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简介

微信图片_20211106175952_副本.jpg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4届,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将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