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我校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再获丰收

作者 : 社科处 石磊

日期 : 2019-07-15
摘要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立项名单。全国立项资助重点项目349项、一般项目3185项、青年项目1093项、西部项目499项,总计立项5126项。本次我校获准立项项目2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2项、青年项目8项、西部项目6项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立项名单。全国立项资助重点项目349项、一般项目3185项、青年项目1093项、西部项目499项,总计立项5126项。重庆市本次获准立项192项,占全国立项总数的3.7%。本次我校获准立项项目2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2项、青年项目8项、西部项目6项,继2018年年度项目立项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后再次获得丰收;立项总数在重庆市位居第2位,在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中并列排序位居第14位,比去年上升4位。

我校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继续呈现出涉及学科分布较广的特点,在项目申报涉及的19个学科中(不含单列学科),有12个学科获得立项,覆盖率达到63%,经、管、法学科继续保持相对较强的竞争力,法学院继2018年再次成为校内获得立项最多(6项)的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成为立项率(56%)最高的学院,全校立项率20.6%,高于全国平均立项率15.7%。近年来在学校“双一流”建设驱动、持续深化内涵发展、强化创新质量和贡献导向引领下,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前期培育、组织申报的策划能力和研究实力方面不断获得新的提升,整体呈现出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被社科界视为衡量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实力和科研组织能力的重要标志,对社科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近年来,在学校高度重视下,在各方面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下,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聚焦“卓越研究、社会引领、国际影响”三大核心追求,以创新能力建设为牵引,持续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重点抓好国家级项目培育和申报组织工作,将其作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核心竞争力,推动建设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提高发展质量。

一方面,坚持立足学校发展定位,遵循科研发展规律,做好布局谋划引领。结合学科发展实际,分类指导管理,尊重学科差异,体现学科特色,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重大需求,聚焦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培育,合理布局研究领域方向。充分发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的培育功能,持续设立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交叉研究、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及科研平台创新引导项目,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发展成效明显的科研平台予以重点支持,培育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同时不断优化完善国家级项目培育申报机制,从根本上夯实核心竞争力发展基础。

另一方面,坚持全校一盘棋,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带动整体,狠抓申报组织工作,确保各环节工作到位、措施落地、责任到人。坚持全面掌握分析每年可申报教师的基础数据,组织编写发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导手册;坚持提前启动申报准备工作,动员教师超前谋划;坚持多渠道发布项目申报信息,明确整个申报工作各阶段时间节点安排和各学院申报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要求;坚持多方面组织申报培训,实现学校层面组织的申报动员培训与学院自行组织的申报培训有机结合;坚持实施项目申报校内预评审制度,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分别组织经验丰富的同行专家对申报书进行逐一审读把关、提修改意见,帮助提高申报书质量;坚持项目申报的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在广泛动员文科学院组织申报的同时,也结合学科交叉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动员理工科学院教师参加申报,保证了申报数量与申报质量的有机统一,促进了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使得近几年出现每年都有理工科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的新局面。

再者,坚持发挥政策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积极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积极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发展的新途径、新机制,实施国家级项目及重大项目培育计划,优化科研绩效评价、高水平成果奖励制度等,建立完善科研项目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质量和高端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社科研究基金的激励支持作用,通过持续对获得立项的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资助,在支持立项项目团队粘接外部优质科研资源、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同时,着力提高研究质量,努力推出标志性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热情和科研创新的内生动力,促进了良好学术生态环境建设。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