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文字斋讲座】第106讲:李遇春谈 “文艺复兴”与新的文学史观

日期 : 2019-11-26
摘要
2019年11月26日晚上,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主办的文字斋讲座第106讲“‘文艺复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重述”在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学者李遇春教授主讲,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副教授刘海军老师主持。

2019年11月26日晚上,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主办的文字斋讲座第106讲“‘文艺复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重述”在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李遇春教授主讲,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副教授刘海军老师主持。高研院&博雅学院部分师生及校内外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讲座。

1.jpg

李遇春陈述了他讨论新的文学史范式的原因。李遇春从文学史观切入,结合他自身的求学之路和个人经验强调了跨学科视野的重要性。他谈到了作家往往在创作中会受到政治学、文学制度等多方面外在因素和力量的影响,面对这种外在化的规训和权力体系,作者会作出自己内在的应对,从而在他的创作上也会有所表现出来。我们在面对这种创作变化的时候,需要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因此,作为研究者,我们不能将自己封闭在文学内部,而是要意识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从而用更加包容整体的研究视野去进行文学研究。同时,李遇春以他自己的学术研究为例提到了我们应该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重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维度。我们做文学研究要具有一种创新开拓精神,要去寻找当代文学批评的新视界。

李遇春认为中国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不存在一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状态。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文学史观,能够打破新与旧的二元对立,拆解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李遇春提及他在此前参加张恨水的一个会议上所谈到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俗小说的研究,导致了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拆解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里面的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超越了雅俗对立。而到了新世纪以后,随着旧体文学研究的浪潮的日渐汹涌,新旧对立也是要被拆解的。李遇春以自己有关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的研究为例,阐释了我们怎样去打破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由此,他寻找到了一个概念就是“文艺复兴”。

李遇春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向我们阐释了何谓“文艺复兴”,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去理解“文艺复兴”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联。他指出,包括格非、余华等先锋作家的90年代小说里都是充满了中国味道的。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学界侧重于去挖掘小说里面所存在的西方的元素而忽视了这些中国味道。他们的成功作品里面是具有一定的复兴思维的,不是一种简单的革命或启蒙思想。同时,他指出,文艺复兴不等于文艺复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艺复兴的工作类似于胡适所说的“整理国故”,用现代的思维来整理中国本土的东西。

李遇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回答,讨论了网络诗歌和古典诗词的关系,以及赵树理与俗文学传统等。刘海军也与李遇春作了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希望学生具有开放性眼光和宽厚的跨学科视野。此次讲座在李遇春与同学们的热情讨论中圆满结束。

2.jpg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