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刘大先研究员做客文字斋讲述“地理想象的变迁与文学的空间视野”

作者 : 博雅学院 刘念

日期 : 2019-12-12
摘要
2019年12月12日晚上,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主办的文字斋讲座第108讲“地理想象的变迁与文学的空间视野”在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主讲,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副教授潘家恩主持。

2019年12月12日晚上,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主办的文字斋讲座第108讲“地理想象的变迁与文学的空间视野”在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主讲,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副教授潘家恩主持。高研院&博雅学院部分师生及校内外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讲座。

QQ图片20191213111544.jpg

刘大先从诸时空观念切入,简要梳理了多种历史的到近代时空观念的发展脉络。从古到今,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逐渐辩证一体化。期间,他以多种不同视野而制作的地图为例,说明不同视野会影响我们想象世界的方式,而想象世界的方式也会随着世界观的不同而变化发展。

刘大先详细地梳理了“正统论”在历史沿革中的流变。“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老师引用上述《诗经•小雅》诗句,指出王者以天下为家,封建帝王基于此而建立的“大一统”、“正统论”都是来自于最初的地理上的无边界而有距离的空间分疏。这种“大一统”“正统论”的特征可表述为:有中心,无边界;重文化,轻血统;重德教,轻种族。“正统论”在文化方面表现为,儒法为代表的中国大传统成为区分内外、民族、我他、夏夷的文化标准。故此,“正统论”在历史变化的过程中,起初表现在地理空间上,进而逐渐发展到文化上的一种等级差异。近现代以来,在“天下分裂”当中,中国开始进入到“世界”的万国竞争格局。

与历史地理空间紧密相联系的是文学的空间观念。刘大先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必须以国际主义的视野塑造了新的地缘政治与文化格局,这又会引发一个问题:今天的文学如何找到自己本土化的特征。五四以来,文学的空间被大大打开了,文学逐渐进入一个泛文学的范畴。文学作为一种空间的生产,在新媒体的虚拟空间中,文学的空间/文化的研究范式必然要开始转型,也许在未来,我们要超越文学的传统的人文性的研究范式,朝其它方向前进。

QQ图片20191213111135.jpg

在提问环节,刘大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回答,讨论了在新媒体的虚拟空间下,文学研究范式转向何处等问题。潘家恩老师与刘老师作了进一步的深入交流,鼓励学生具有开放性眼光和宽厚的跨学科视野。此次讲座在刘大先老师与同学们的热情讨论中圆满结束。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