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刘小枫教授讲授“全球史与人文政治教育”

日期 : 2020-01-07
摘要
2020年1月5日下午,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研院的文字斋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刘小枫教授应邀讲授“全球史与人文政治教育”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文涛主持。

2020年1月5日下午,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研院的文字斋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刘小枫教授应邀讲授“全球史与人文政治教育”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文涛主持。

微信图片_20200106165208_副本.jpg

刘小枫谈到近些年来部分西方学者试图通过重建“全球史”的方式,替代旧有的“世界史”、“普遍史”,比如将世界历史重新划分为远古纪元、上古纪元、中古纪元、现代纪元和后现代纪元,用文明交流和融合的过程来定义历史阶段等等。西方学者称此学说为“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是一种“跨国家的”(transnational)文化范式和去欧洲化的历史观,可实际上这种“涵化”是将欧洲文明作为衡量世界文明的标准,抹除殖民和战争的存在,其本质是一种“世界大同”的思想。

刘小枫分析道,以“世界大同”为核心观念的西方学者在构建全球史观和普世价值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从英国的威尔斯(尤其是其《世界史纲》一书)到法国的伏尔泰,再到德国的康德、席勒,这些学者的作品都试图构建一种超越国界、同化差异、和平反战、自由平等的公民价值体系或文明社会。而近来兴起的“全球史”概念,不过是这种发端于十八世纪的“世界大同”思想的现代产物罢了。

刘小枫指出,如果我们以这种“全球史”的观念来教育青年,那么最终结果可能是用共同记忆取代历史记忆,甚至将各民族、各国家看作是“想象的共同体”,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我们应对西方的“全球史”、“文化涵化”、“世界大同”等保持警惕,应站在思想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这些概念和学说。

微信图片_20200106165220_副本.jpg

刘小枫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发人深思,引人入胜;而在提问环节中,重庆大学的师生和刘小枫教授也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通过这次讲座,听众将对历史、政治和哲学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