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学福:耕耘五十载 为师做表率

5-鲜学福.jpg

在重庆大学有这么一位老党员,他长期致力于矿井煤层气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是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我国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虽然已经80多岁高龄、满头白发,但仍然活跃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一线。在实验室里,他忙着指导学生;在办公室里,他依旧笔耕不辍,学校主要会议更有他忙碌的身影……他不顾年事已高,仍然不知疲倦地为党、为人民而辛勤地工作,这位令人敬重和叹服的长者就是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庆大学鲜学福教授。

鲜学福于1929年1月29日出生于四川阆中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1964年,在前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留学并获副博士学位。从1956年开始在重庆大学工作,历任采矿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系主任、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鲜学福长期以来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刻苦钻研,以人民科学家、教育家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四十多年如一日,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域的预测方法及提高瓦斯抽放率的技术,率先领导将煤层保护层开采与瓦斯抽放相结合,解决了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采及抽放瓦斯等技术难题;他解决了国际上有争议的瓦斯吸附状态和吸附键问题,并在国际上首先完整地建立了包含地电场、地应力场、地温场的煤层瓦斯渗透理论,为煤层开采时瓦斯运移、富集、涌出的预测及抽放技术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先后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了60多位高级专业人才。

在科学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与坎坷。长期以来,鲜教授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他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强烈的事业心,忘我地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之中。他与同事们一道,深入矿山、煤田,研究论证,确立方案,一次次寻求一步步探索,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他所创立的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预测理论及其方法应用于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与瓦斯突出综合治理”的研究和多个高瓦斯突出矿井,有效地防治了复杂条件下深部开采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现象发生,该成果的应用避免了瓦斯重大灾害事故发生,使瓦斯事故率减少了90%;完成的国家“八五”攻关子项目“岩盐开采理论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实现了盐矿水溶开采工艺与技术的革新,使全国“九五”期间将增产值上亿元,并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等。他的研究成果许多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他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合作发表论文300多篇,专著译著8部,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市级优秀论文及优秀图书奖13项。

鲜学福院士作为采矿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近四十年培养了大量的本科生。1979年,他在重庆大学招收了第一个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到现在他已培养了40多名博士和数十名硕士。

鲜学福十分喜爱自己的学生,在政治上热情关心和鼓励他们上进。他认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十分关心青年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事业的希望。他从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出发,在教学、科研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尽量抽出一些时间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有一次,一个研究生与他探讨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鲜学福对他讲:“政治上向共产党靠拢,学术上有所造就,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从他的话语中,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耿耿胸襟,他做出的成就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称赞。

鲜学福说:“我不是什么风流人物,成就比不上其他院士,在茫茫人海中,我只是沧海一粟,我也不追求什么名份,只想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踏踏实实地干点事。学海无涯,但我也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面对这些成就和奖项,鲜学福却表现出相当的淡定。如今,这位年已古稀,步履稳键,深邃的目光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老人仍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上。当谈及采矿专业的前景时,鲜学福仍满怀深情地说:“矿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然而这方面却人才匮乏,我们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担当起振兴矿业的责任。”这些话,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钟情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