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长出的第一片绿叶背后的故事

2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参加会见。重庆大学副校长、“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总指挥刘汉龙,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作为代表参加大会,并受到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

习近平向为“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做出突出贡献的所有参研参试人员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同时他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重庆大学“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团队代表受到习近平接见

重庆大学“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团队代表受到习近平接见

右:刘汉龙  左:谢更新

右:刘汉龙 左:谢更新

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2019年1月1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传来捷报,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行足迹,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1月12日20点,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最后一张试验照片,显示载荷内生长出的植物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高真空、宽温差、强辐射等严峻环境考验后,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1月7日上午10点左右在轨数据 荒芜的月球上生长出第一片绿叶

1月7日上午10点左右在轨数据 荒芜的月球上生长出第一片绿叶

因科普使命应运而生的搭载项目

1-1

科普,是本次科普载荷项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据刘汉龙介绍,这个实验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生物生长实验,项目团队通过研究生物在月球低重力、强辐射、自然光照条件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重庆大学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是在嫦娥四号面向全国征集‘月球探测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的近300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于2016年底被最终确定为搭载项目之一的。”刘汉龙说。

1-2

搭载嫦娥四号首登月球背面的6名“神秘旅客”

月背面环境模拟实验

据了解,本次科普载荷搭载的6名“神秘旅客”为马铃薯、油菜、棉花、拟南芥、果蝇、酵母。其中,植物生产氧气和食物,供所有生物“消费”;作为消费者的果蝇和分解者的酵母,通过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酵母可以分解植物和果蝇废弃物而生长,酵母又可以作为果蝇的食物。如此循环往复,一个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态系统就此形成。

月背面环境模拟实验2

小罐子 大乾坤

小罐子 大乾坤

整个微型生态系统是“装”在一个圆柱形的特殊铝合金“罐子”里——它高21厘米,直径17厘米,净容积仅0.8升——这样一个小体积的科普载荷装置,如何保证种子、昆虫卵在里面安家落户?据谢更新介绍,这个小体积的自主控温密封设备,总部件有40多个,算上螺丝钉、导线等多达100多个,由结构模块、控制模块、热控模块、生物模块、导光模块等构成,为微型生态系统提供了生物生长的光、热、水和土壤等必要条件,还安装有主、副两个照相机记录动植物生长情况。

啃硬骨头的故事

4-1

从一个创意的诞生到随嫦娥四号成功升空,一路走来,其中多少艰辛只有团队知道。 “飞行200多次,其中去北京72次,烟台22次……”张元勋指着手机上自己近两年的出行记录说道,今年一出去就是几十天。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普载荷项目副总指挥杨小俊也是如此,他几乎成了“空中飞人”,连回家都成了奢望,有时甚至只能抓紧在重庆的几个小时回家看看。近三年间,团队成员不是在学校工作就是在各地奔波调研解决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老师休过一整天的假。”谢更新说。

除了时间紧迫,团队也遭遇过多次突发性技术难题,经历了几次“归零”危机。一次低温存储试验时,设备在持续低温8小时以后就开始漏气。凌晨两点多团队开会讨论决定立即终止实验,把设备送往烟台,和专家讨论,逐一验证解决方案。然而,反复尝试“堵漏”均以失败告终。设备漏气就意味着一切努力全部归零,大家心里都有些慌了。“试验失败就从密封材料上找突破口,一定要把问题找出来!”当晚,谢更新立即和团队开会讨论,转变思路寻找替换新材料。找到突破口,团队就像吃了“定心丸”,杨小俊和张元勋等团队成员连夜携带设备赶赴西安,和密封圈研制专家沟通,重新选材,协调生产单位立即开模、在现场跟产……仅在三天之内就完成密封圈生产,经严格试验验证,完全满足探测器总体的漏率指标。

4-2
4-3

科普载荷项目顺利实施的背后,是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数据,是数不清的挫折与失败,是无数个并肩作战的黎明与黄昏,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小小的设备,承载着科研工作者们对科学的终极探索愿望,尽管未来还有更多挑战,但他们将继续迎难而上,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理想,并带领更多人走近那曾遥不可及的航天梦。

媒体报道

【中新网】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球长出第一株嫩芽

【中新网】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球长出第一株嫩芽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郭超凯)记者15日从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任务搭载的生物科普载荷试验已经结束,从拍摄的图片观察,试验搭载的棉花的种子有发芽的迹象,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新华网】嫦娥四号试验载荷在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嫦娥四号试验载荷在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视频】

【新华网】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的棉花种子发芽

【新华网】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的棉花种子发芽

1月15日,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由重庆大学牵头的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

【新华网】他在地球 让种子在月球发芽

棉花种子在月球上发芽,这则消息最近成了科技圈的焦点。作为背后的“播种者”之一,这段时间40多岁的谢更新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

【中国日报】嫦娥四号在月亮上“种棉花” 意媒:太空探索重要一步

据欧洲时报网1月21日报道,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一颗棉花种子悄然发芽,这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意大利媒体称赞该实验“意义非凡”。

【人民日报】登月种菜 为什么是重庆大学?

【人民日报】登月种菜 为什么是重庆大学?

在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搭载了一个重量为2.608公斤的月面微型生态圈(里面有植物种子及昆虫卵等)。这是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以下简称“科普载荷”),其成功在月球上试验种出人类第一株植物嫩芽。

【人民网】呵护嫦娥四号完成奔月之旅

从嫦娥四号的“诞生”到地月空间的旅行,从着陆在“永不可见”的月球背面到月球车迈开脚步,嫦娥四号跨越40万公里的新精彩,是“嫦娥人”用拼搏与汗水换来的。

【人民网】呵护嫦娥四号完成奔月之旅

【华龙网】嫦娥四号科普载荷传回照片 重庆大学的棉花种子在月球上发芽了

【华龙网】嫦娥四号科普载荷传回照片 重庆大学的棉花种子在月球上发芽了

由人类带到月球上去的棉花种子,成功发芽并长出绿叶。1月15日,重庆大学宣布,由该校牵头承担、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简称“科普载荷”),于1月5日在月球上生长出第一株植物嫩芽。

【光明网】“嫦娥四号”发了条朋友圈:“玉兔二号”全身照片

【光明网】“嫦娥四号”发了条朋友圈:“玉兔二号”全身照片

由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A点的影像图

【新华社】祝贺!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新华社】祝贺!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新华社】“嫦娥四号”这一落 为何选在月球背面?

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于子茹)经过20多天的太空飞行,1月3日中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月球南极-艾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四号”为什么要落到月球背面?为何要在太空飞行20多天后才落月?……近日,新华网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为您一一解答。

【新华社】“嫦娥四号”知多少?——八大看点带你了解此次“嫦娥奔月”

【新华社】“嫦娥四号”知多少?——八大看点带你了解此次“嫦娥奔月”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关于此次“嫦娥奔月”,这八大看点你需要了解。

【人民网】3D模拟动图来了!嫦娥四号探月之旅了解一下

3D模拟动图来了!嫦娥四号探月之旅了解一下。

【人民网】3D模拟动图来了!嫦娥四号探月之旅了解一下

【央视新闻】不平凡的奔月路!“嫦娥四号”对深空探测意义有这么多!

今天凌晨,“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后续它将进行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展开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开启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视频】

【央视新闻】嫦娥四号今年探月分两步走,我国未来或建“月球基地”

【央视新闻】嫦娥四号今年探月分两步走,我国未来或建“月球基地”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小津日前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透露,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将在今年分两次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抵达人类探测器未曾触及的月球背面。

【新浪新闻】人类首次!重大牵头的“科普载荷” 将在月球表面种土豆

上周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我国多项即将执行的深空探测任务首度公开: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抵达人类探测器未曾触及的月球背面,由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也将作为“乘客”首次被送入月球表面。

【新浪新闻】人类首次!重大牵头的“科普载荷” 将在月球表面种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