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木工手作体验

—— 匠心的传承
日期 : 2017-12-02
摘要
2017年12月2日下午,“致匠心•中国印象”手作展系列活动中的木工手作体验活动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展览厅开展。“换一种休息方式,来上一节很酷的手作课”,体验课主讲人“木木与夕木工房”工作人员以平衡蜻蜓为载体,通过边做边学的模式与体验者零距离接触。

2017年12月2日下午,“致匠心·中国印象”手作展系列活动中的木工手作体验活动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展览厅开展。“换一种休息方式,来上一节很酷的手作课”,体验课主讲人“木木与夕木工房”工作人员以平衡蜻蜓为载体,通过边做边学的模式与体验者零距离接触。

QQ图片20171205134753.png

(活动现场体验者正在讨论并制作)

别开生面的手作体验课吸引了手工爱好者们的目光,体验过程中,体验者细心向工作人员询问平衡蜻蜓的制作细节并积极动手制作,现场气氛和谐。活动开始,工作人员大致向学员们讲述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分发完材料后,体验者开始了热闹的讨论与制作。从极需耐心和细心的打磨工作到高度危险的钻孔工作,他们亲自体验,最终都带着作品满意而归。
       来自美视电影学院的班同学是这次活动的体验者之一,“我平常就对木工、银匠之类的手作十分感兴趣”,在朋友圈看到“致匠心”活动的宣传内容后,对匠人精神的崇拜之情让她选择来到手作体验活动,以一种新的方式体验手作过程的快乐。“这些作品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要用时间和经历来雕琢,平常大家看到这些东西可能就只会买回去当摆放物件,对于制作者来说却要费神费力”,在班同学看来,对于木工手作,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她深知其中的艰辛与危险,因而始终对匠人精神保持着崇拜之情。

QQ图片20171205134802.png

(班同学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制作)

 “我认为匠心最主要的是坚持,还要耐得住寂寞,沉住气,沉下心”,班同学也提到了自己对于匠心的认识,正如音乐人李宗盛在广告《致匠心》中提到:“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无论是普通的手工爱好者,还是真正的匠人,他们对匠心的理解异曲同工,执着成就着完美。对手工制作者来说也是这样,在“木木与夕木工房”创建人李辉眼里,匠人精神在各行各业都是被需要的,这就要求用心做事。

“木木与夕木工房”是一个年轻的木工房,于2015年创立,里面的员工也大多二十来岁,而年龄最大的李辉也不过31岁。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认真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李辉在创立“木木与夕木工房”前,在一个中外合资企业里从事舞台设计方面的工作。他所属的部门是道具组,在那个团队里,有许多外国人,他们都精通木工。其中有一个日本人让李辉记忆尤为深刻,他技艺高超,态度严谨,在他身上,李辉看到了日本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也让他自己下定决心为中国传统木工技艺做一些什么。所以李辉放弃了以前待遇还算优厚的工作,开了这个木工房。
       最开始李辉是打算一个人做大这个木工房,可是后来逐渐地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原本都是在国外的留学生,学习的也并非是美术专业,机缘巧合下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生活,到这个木工房来做一个木匠。“肯定会有很多阻力啊,像我,像他们,本来工作条件还可以,或者说在国外留学,结果却到了这里,其实是不被周围的人认可的。”李辉笑着说道。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把木工房做大做好。

QQ图片20171205134812.png

(李辉沉浸在木工制作中)

“木木与夕木工房”一直在探索传统木工手艺和商业化相结合的道路。“首先自己得有东西。”李辉坚定地说。他一直认为木工房可以让自己养家糊口,但其作用绝不只是这么简单。木工房里所有的工匠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在做木工活的时候,眼中早就没了别的东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认真。但是他们也不排斥商业化,木工房在不断地市场化,为其带来收益。他们在之前也经常做像这次活动这样的体验和教育活动,宣传传统手工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接下来,他们更打算走出国门,把国外相关资料翻译成中文,公布在木工房的网络平台上,并且把木工房和国内其余相关资料翻译成外文,制成杂志,推广到国外。这现在只是一个计划,但他们的想法可以从中看出来。

李辉对传统工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像这样的活动每一次都有很多人来参加,老人,小孩,还有年轻人,都对这些事十分感兴趣。“很多人愿意玩,愿意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给这些人提供一种途径、一个窗口,来了解这种传统的东西。”

只要有人在坚持,有人在关注,那么像“木木与夕木工房”这样的机构就会越来越多,像班同学这样的手工爱好者也会越来越多,中国传统工艺就会一直流传下去。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