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承前启后 扬帆续航

—— 《建卒》第15期成果分享会暨纳新宣讲会
摘要
2017年12月9日,由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重庆大学研究生院主办,重庆大学研究生会承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生团委学生会与《建卒》杂志学生编辑部共同协办的重庆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创新创业论坛系列活动——“《建卒》创新团体成果分享会暨纳新宣讲会”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5225教室举行。

2017年12月9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鼓励更多同学投身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同时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由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重庆大学研究生院主办,重庆大学研究生会承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生团委学生会与《建卒》杂志学生编辑部共同协办的重庆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创新创业论坛系列活动——“《建卒》创新团体成果分享会暨纳新宣讲会”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5225教室举行。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龙灏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

1.jpg

Part 1 《建卒》历史

《建卒》第15期杂志主编、建筑城规学院研究生姜黎明以“卒子过河,勇往向前”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建卒》杂志的历史,她表示,从1984年建卒杂志创刊至今已经33年,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建筑“卒子”们最个性的见解和最激扬的思辨;回到当下,我们依然保留着最真的初心和最深的诚恳。建筑“卒子”,在此刻将重新起航!

2.jpg

Part 2 回顾《建卒》15期

接下来,姜黎明回顾了作为复刊号的《建卒》第15期。从2016年11月招募编委团队,到第一次组织线上活动“建卒呓语”,再到采访老师策划“建卒对话”板块,其中有许多的艰辛和不易。姜黎明将这个过程浓缩为“执着、责任、成长、团队、创新、研究”这几个关键词。在随后的小编分享中,刘晓冬、王逍、白晴等同学都表示为期一年的编辑工作中充满了快乐、感动,也有许多遗憾和不足,其中经历的一切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珍贵的记忆。

3.jpg


5.jpg

Part 3 建卒对话

在“建卒对话”板块,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龙灏教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建卒》的理解。他认为《建卒》就像是一个发声的渠道,一个学生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自媒体”,尽管这个声音是幼稚的,但也是坚定的、朝气蓬勃的。龙灏教授表示,《建卒》的产生有它的时代背景,探究新的《建卒》在当下和未来对于时代有何理解与意义,这是《建卒》将要面对的挑战,也是“新建卒”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6.jpg

Part 4 建卒来稿

在接下来的“建卒来稿”环节,现场邀请到了建筑城规学院无止桥团队、AF团队,以及建筑城规学院本科学生王皓然同学和李佳宁同学分享他们的研究和写作成果。

无止桥团队向大家讲述了他们“十年营建的实践经历”,展示了十年来的团队发展成果,并对“学生主导的乡村营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们表示,十年的营建经历,让他们培养了一种搭接乡村营建与学生实践的桥梁——“实验精神”。这种精神拉近了他们与村民的距离,也让乡村营建的实践活动得以落地,也将引领他们继续实践下去。

7.jpg

AF团队带来了他们对重庆大学B区中门及其周边地区的研学成果。他们通过“行走、触摸、观察、聆听、攀谈、想象”等方式了解这片场地的一切,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设计灵感和智慧的同时,用专业的眼光观察熟悉的日常生活并试图发现解决问题。随后团队成员还向大家介绍了他们以“窗”为对象展开的深入研究。在分享的最后,AF团队介绍了他们与《建卒》团队未来的合作计划,并希望两个团队能够在今后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

8.jpg

紧接着,2013级本科生王浩然同学分享了重庆大学竹屋作品——“栖涧”的创作过程。2016级本科生康善之同学跟大家分享了他向《建卒》投稿的文章,讲述了自己读《人类文化学》的感悟。

Part 5 建卒纳新

最后,《建卒》团队进行了纳新的宣传。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建卒》副主编刘晓冬同学以“一个团队,一年时间,一本杂志,一种情怀”为标语,讲述了纳新的相关要求,号召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加入建卒大家庭。12.jpg

13.jpg

活动最后,在场的嘉宾与同学们合影并签字留恋,一场内容充实的会议完满结束。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团体的力量。同学们认为无论是杂志出版、社会实践,还是调查研究,只要有一股敢于探索的精神,就能无惧挑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