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大学参加“大中华区在线教育研讨会” 分享经验 探索未来

摘要
6月21日,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主办,学堂在线承办的“大中华区在线教育研讨会”召开。重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小洪教授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李珩博士参加了此次大会。张小洪教授作为嘉宾在大会做主旨发言。

6月21日,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主办,学堂在线承办的“大中华区在线教育研讨会”召开。重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小洪教授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李珩博士参加了此次大会。张小洪教授作为嘉宾在大会做主旨发言。

mmexport1529652385904.jpg

本次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澳门大学和重庆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教师登台分享有关在线教育的经验,研讨会还就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示范案例、智慧教学之星和智慧教学试点项目评选结果发布并颁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李珩老师的论文“高校翻转课堂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入选2018年度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示范案例,并选入《中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报告》(2017)。

mmexport1529652326258.jpg

在本次会议上,张小洪教授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发言。他从“研究性学习新内涵和外延”、“以研究性学习为导向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研究性学习混合式教学举措”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性学习混合式教学在重庆大学的具体实践情况。

IMG_20180621_142222R.jpg

重庆大学自2015年秋启动研究性学习混合模式教学改革以来,经过建制度、抓培训、组团队、搭平台、改教室和助教改革六大举措积极推动和实践研究性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三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建课积极性。自2015年秋启动“第一批重庆大学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至今先后,开展了三批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共建设精品在线课程39门。同时,自2015秋季至-2017春,开展了四次“混合教学试点”工作,从2017年秋季开始,混合教学进入常态化运行。截止目前,在“重庆大学SPOC教学平台”上,包含学校自建精品在线课程、教师自建SPOC课程、微课程、引进知名高校课程、校内通识课程展示等,共展示课程325门。2017年我校5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为了帮助教师跨越新教学范式的新困境,也得益于混合式教学新技术,教师培训也呈现新风貌。线上培训线下培训一并抓起,辅以研讨与跟踪调查,并对培训进行持续改进,促进教师教学发展。2016年,我校邵兵家、陈朝晖、荣腾中3位老师荣获教育部“中国大学MOOC 2016年度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刘世平、华郡老师获“蓝墨云重庆地区年度十大魅力教师”称号;汪兴富老师荣获“UMU第三季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2018年,何欣忆老师获“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第一名。

 教师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跨学科的40名教师组成的”1项能力图谱框架、2大教学范式、1套支撑系统”的研究队伍,未来将会带动更多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学术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助推教学实践。

在教学环境支持方面,2015年秋我校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合作,开发了 “重庆大学SPOC教学平台”,目前我校已有6687名学生注册该平台,并依托本平台完成线上自主学习。雨课堂、UMU和蓝墨云班课等支持移动学习APP的引入进一步助力泛在式学习。目前我校所有教室均安装雨课堂;在蓝墨云APP,我校已有注册学生16899人,有595位教师注册使用蓝墨云授课,开设1018门次班课。在实体教室, 高清互动录播教室、虎溪智能录播教室和研讨教室陆续投入使用;2016年建设的“重庆大学在线课程服务中心” 持续为我校教师拍摄在线课程提供便利。同时,未来两年,30%以上教室将会被改造为研讨类教室,保证教学的目的性与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为提高教师工作效能,从助教遴选、培训到助教实践工作推广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建立助教遴选与工作跟踪记录平台,开发助教培训手册和课程,进行线上线下助教培训,推选发现卓越助教,创立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典范助教工作范式。目前助教改革成效显著。现每学期助教人数达850余人,他们和学科教师一起共同助力研究性学习生态。

坚持探索,未来可期。 重庆大学在研究性学习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路上会继续前行,为提升教学效能、促进教育公平,为推进研究性学习而继续努力。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