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资环学院研究生实践团深入綦江区打通镇各村了解脱贫攻坚实效

—— 扎根红土地,农村新希望
摘要
2018年7月17日,资环学院研究生实践团“红土地•源动力”一行七人深入重庆綦江区打通镇下沟村、吹角村、天星村等几个村进行深入的调查走访。

为了进一步了解打通镇产业扶贫和贫困户的生活现状,2018年7月17日,资环学院研究生实践团“红土地•源动力”一行七人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来到重庆綦江区打通镇下沟村、吹角村、天星村等几个村进行深入的调查走访。通过打通镇政府经济发展办专干程银的介绍,打通镇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优势,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资源开发、当地特色文化为依托,以发展旅游业为导向,引导当地居民以特色的“自制自做自营农家乐”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加入新引擎,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加快了脱贫攻坚战略的推进。

1.jpg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扶贫才能胸有成竹”,这是下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向瑜在介绍基层扶贫工作时的感悟。同时他也说到:“作为驻村书记,我不是来耍的,我也没在耍”。这位驻村书记淳朴踏实,皮肤黝黑,显然是经常走在田间地头做工作。他拿着下沟村花椒基地建设的蓝图介绍道,下沟村村委因地制宜引进花椒树苗,种植面积达到150亩,预计人均增收3000元。向书记指出:“村里还将继续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引进新的农作物,给全村的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让贫困对象实现稳定脱贫。”此外,吹角村的紫薇花种植基地等都力图实现产业扶贫的良性循环。

2.jpg

顶着烈阳,实践团队又来到吹角村陈光支老人家中,陈老人家是一级贫困户,由于家里没有其他的劳动力,加上陈老人家患有脑溢血,老伴也常年多病,家里还有在上学的孩子,生活一直处于极度贫苦状态。同学们和老人家亲切交谈,从中了解到,每个贫苦户都是由镇上指定干部实行一对一帮扶,和乡镇卫生院实行签约家庭医生责任制,国家对帮扶对象实施低保兜底和医疗帮扶政策,让帮扶对象吃得起饭看得起病。陈老人介绍,去年去重庆市大坪医院看病,总共花费40000多元,但国家报销了30000余元左右,现在去大医院看病也不在是城里人的专属了。从老人家脸上的笑容不难看出,国家现在的扶贫政策落到了实处。

3.jpg

在另一户贫困户家中,实践团了解到该户原住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在政府补贴的3.5万元以及孩子的帮助下盖起了小洋房。在交谈中,老人流露出对于国家脱贫政策的感激,每说到动容处都不免泪眼婆娑。此外,在天星村的另一户贫困户家中,实践团成员利用所学知识,对正在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4.jpg

实践团在贫困户家中与农民亲切交谈,观看了农户家中的猪圈、鸭舍等,了解农户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后收获满满,大家一致认为,通过产业扶贫是从“输血”到“造血”功能推进的新动力,不仅能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也为振新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同学们也感受到,农村的这片土地上大有可为,回到象牙塔的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树立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意思,将来为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5.jpg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