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大学学子携手家灵村村民共赴北川

—— 追思同胞 感灾区变化 共谱家国情
日期 : 2018-07-26
摘要
7月26日,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邀请组织了25名家灵村村民代表共赴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并实地走访了新北川县城,共同缅怀逝去同胞,见证灾区重生巨变。

弹指一挥间,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十年。灾区人民已坚韧地从废墟上站了起来,涅槃重生。作为当年地震极重灾区之一的什邡市,伤亡惨重,损失巨大,而家灵村村民不仅是地震的亲历者,更是震后十年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他们始终心系家园,心怀感恩。为此,7月26日,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邀请组织了25名家灵村村民代表共赴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并实地走访了新北川县城,共同缅怀逝去同胞,见证灾区重生巨变。

山川永纪 浩气长存

上午10时许,团队一行人39人到达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地震纪念馆坐落在云雾缭绕,群山怀抱之中,来到纪念馆前的第一刻,实践团成员和村民们就被纪念馆的钢铁外墙和庄重氛围所震撼。

进入纪念馆,震撼来得更为强烈。气势恢宏的群雕、时间定格的钟表、痛彻心扉的哭喊、触目惊心的伤亡数据等等,都在向参观者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无情和残忍,而镌刻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文字石壁和标语横幅,则让众人看到了国人泰山压顶不折腰的大无畏气概,人定胜天不言败的英雄气魄。在“重建家园”部分,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十年来党和政府在妥善安置灾民、科学建设灾区到发展振兴灾区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由衷感到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4.jpg

在北川老县城,大家重走了1.7公里的地震遗址参观路线。十年过去了,道路两旁被地震撕扯倒塌的建筑已爬满青藤,被巨石掩埋的小学之上已杂草丛生,唯有一根国旗旗杆独自矗立在巨石之中,倔强地告知来人这里曾是书声琅琅的地方。见此景,忆此情,大家内心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不禁泪湿了双眼。

实践团成员范超在参观后感叹道,在心灵震撼之余更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抗争救灾时挥臂呐喊的一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纵使山河破碎,亦要坚忍不拔。

2.jpg

心怀感恩 砥砺前行  

离开老县城,来到北川新县城。在这里,灾后重建让北川真正实现了“最现代的是医院,最安全的是学校,最满意的是人民”的奋斗目标。鳞次栉比的住房,宽阔平整的街道,生机盎然的绿植,琳琅满目的商店,久违的笑容重回了羌族人民的脸庞。午后,沿街的商贩在树荫下眯着眼打盹,穿堂而过的微风也穿过人们的心房,带来平静和慰藉。

当看到美丽的新北川县城后,家灵村村民们心情激动。“十年前我们与北川人民一起遭遇了这场旷世灾难,亲历了痛断肝肠的痛苦。如今,看到新北川县城建设得这么好,人民生活也美满幸福,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家灵村生产队长兰小勇向实践团讲道,“对我们村来说,我相信在村镇市的带领下,全村村民共同奋斗,也一定能创造自己的新未来。”

在新县城,实践团还参观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和详尽的图文讲解让师生们对羌族人民的发展历程、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重大学子成志军在结束了一天的走访后谈到:“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此次北川之行我看到了羌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勇敢面对明天的重生精神,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感恩社会,热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

14_副本.jpg

铭记灾难,展望未来;十年巨变,砥砺前行。作为高校学子,我们将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勇担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更有力地践行新时代的新使命。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