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走进“地下核工程”,争做时代先锋

—— ——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行政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日期 : 2018-11-06
摘要
2018年11月3日,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行政教工党支部联合集电系教师党支部、测控所教师党支部,开展了 “学十九大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和老师前往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国防教育基地进行了现场实践教育。

2018年11月3日,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行政教工党支部联合集电系教师党支部、测控所教师党支部,开展了 “学十九大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和老师前往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国防教育基地进行了现场实践教育。

1.png

“816地下核工程”位于重庆涪陵大山中的洞体。据悉,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解密向外界开放的核工程旧址,可抵抗100万吨TNT当量氢弹的空中爆炸,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被喻为“人工奇迹”。

整个山体工程共9层80米高。在8楼至9楼的楼梯间,顺着楼梯间隙从上往下看,深不可测,无底深渊,抬头往上看,如浩瀚夜空,没有尽头,想象被无限放大,整个山体工程的浩大也只能想象了。洞体内可以开汽车,可以建宿舍楼,500人在关闭大门的情况下,凭储备可以生活半年,通风良好。核反应堆大厅是洞内最大的洞室,拱顶跨度有31米,高69米。

4_meitu_1.jpg

“816工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三线建设期间为数不多的两个核燃料建设基地之一。数据显示,从1966年开建至1984年停建,约有6万多人参加工程建设。展示区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增加体验及参与性项目部分,除了利用声光电效果再现当年洞内光景,基地还着重挖掘洞体文化,让其成为爱国主义“教科书”。

2_meitu_1.jpg

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运输道、试验巢和中控室,通过视频介绍进一步了解到当时修建该工程的艰辛与不易。在这样一个绵延数十里的洞穴之中,中控室、试验巢、运输道至今完好无损。通风、能源、排水、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竖井多达130多条,被称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

3_meitu_2.jpg

816,它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816已经成为一个不能被抹去的永久代号被记入史册。为纪念这些鲜血铸就的历史,在816地下核工程展示厅内,各种图片、实物的展示物等详细介绍了816地下核工程的前世今生。据不完全统计,在“816工程”中牺牲的有76名烈士。在基地出口处,31个石墩被建成了主题展示区“永远的工程兵”,主要展示当年无数工程兵参军打洞、退伍转业等不同时期的工作和生活,以此纪念816地下核工程的建设者。

参观后老师们都为之感到震撼,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建设者的无私奉献,我们在致敬烈士的同时也备受鼓舞, “长路漫漫,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