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复兴民族,誓作前锋——“嘉陵之子”国际组织分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海外交流项目

日期 : 2019-08-05
摘要
为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重庆大学就业中心资助我校22名在校生于2019年7月21日到8月5日,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进行为期两周的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海外交流项目的学习。本次项目主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际组织的运转和定位,让同学们深入外交文化,感受海外风俗,拓宽国际视野。


图片1.png

到达美国后,乔大的教授、志愿者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课堂研讨、实地参观等活动,思想在这里碰撞,文化不断交融,一番旅程,多种收获。访学的第一天的安排是Orientation, 即每个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时候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课程安排介绍、学生注册、学校参观等活动。通过参与Orientation,同学们在短的时间了解校园环境和相关国外学校的校园生活。

图片2.png

访学第二天,同学们被分成了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Mathematics)和IA(International Affairs)两组。

图片3.jpg

STEM的同学们开始对于STEM与国际组织有何关联充满了疑惑。经过两周的课程,同学们结合案例讨论了贫困治理、水资源利用、空调技术等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问题,逐渐理解了STEM组的设计初衷:国际组织不只是与政治相关,它是非常多元且庞大的组织,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STEM专业的同学更容易因为专业技能被国际组织录取;STEM组的课堂教学方式旨在通过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的工程应用问题,训练理工类同学们的议题设置、问题解决、沟通交流能力。

图片4_副本.png

图片4_副本2.png

IA组的同学们在课堂上主要学习了关于领导者、领导权、国际关系的现状、国际组织、货币体系等知识,同时,老师们积极引导同学们与他讨论,大家就一带一路、中美储蓄消费的差异、中国算不算发展中国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向教授提问,希望能够听听他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而教授也非常大方,他不仅热情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认真聆听大家的观点,正面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研讨课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与他人思想碰撞,发现了更多在国际组织、国际关系领域的可能性。

除了研讨课以外,同学们还利用其他时间参观了最高法院、国会大厦、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世界银行等,充分感受了华盛顿特区作为美国政治中心的风土人情。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8.png

图片7.png

图片9.png

在访学项目接近尾声之时,STEM组和IA组的同学们分别完美地提交了团队作业, 得到了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的高度肯定。STEM组的同学预测了未来50年工程技术可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并结合专业进行了相关阐述。IA组的同学从国际关系、外交、发展三个角度探讨美伊问题,着重分析了美伊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解决思路。各个团队的作业引发项目带队老师惊叹:“没想到来自中国的学生如此优秀!”。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学会了团队协作,集思广益顺利完成了课题,并且对国际组织、国际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感想吧。

公共管理学院:钱越闲

图片12.png

初到华盛顿,非常享受这里温暖且温柔的阳光,以及热情包容的民风。乔大的建筑庄严肃穆,转过几个街区后却又是极其现代化的高楼。历史与现在在这里交错,小城市也有大气度。研讨课上的教授幽默风趣,观点犀利敏锐,带领我们一起了解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午后的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世界银行……肃立着迎接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这里有热情的大叔在漫画店外对你说‘Have a nice day, ladies!’,这里也有地铁站外忘我演奏的街头艺术家,还有西装精英时不时与你擦肩而过。奔走在华盛顿街头,我沉醉于这个夏天。

公共管理学院 黄赟:

图片13.png

在美两周的时光悄然而逝,兜兜转转地浅览了各处知名组织与建筑,收获颇丰。

第一天上午,同学们都还没有进入研究状态,教室前方卖相诱人的甜点俨然成了众人认识美国的“敲门砖”:过甜、过腻、可口的同时热量爆表。

这些最初的事物构成了我眼中的美国符号:

货真价实,却也容易过了。

同学们依从教务安排被分成了两个课题大组,我所在的I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组汇集了西南地区多所大学多种学历水平的同学们。在教授点名认识大家的环节中,他耐心地询问了每位同学的家乡,并在相应的中国地图上找到我们所说的省份或城市的位置。这一举动无疑是很有亲和力的。名单过完,他感慨道:“中国实在是地大物博,我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去过、许多文化没有了解。”他同我们上课的大多时候,状态都是如此:不像是师生,倒真像是好友。严肃不足,活泼有余。

他贴地气地向我们提出了许多研究型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们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景点?你们怎样看待近日香港的混乱?......

同学们畅所欲言的同时,无疑也为本次课程打下了“研究学术”的基调。

接下来的几日是“密集”的行程安排:上午的研讨课程、下午的参观活动以及晚间的游乐时光。最初的两三天我的确有些不适,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中午又没有时间午休,到了夜深,整个人都显出些许疲态。

 但研讨课目的进程与深度却让人丝毫不得松懈。短短两周,我们先后了解了领导力、国际关系现状、政策、外交、国际组织等多个标题,对于International Affairs 的专业性研究内容摸了个门清。主讲的教授仅professor B.一人,在第一周周四时,我们有幸参与了德国大使馆高层的演讲,也向他提出了一系列“站在德国的角度您怎么看”的问题。

这两周过去,让我难以忘怀的事物有二。

一是美国国民由于身处大国而刻在骨血里的那份“理想主义”。无论外交内政或是民众思维,都表现出一种放松且自娱的慷慨。这慷慨的利弊尚且待议,但这一份自在的确是大国荫蔽下自然产生的。

二是华盛顿当地的一家刻画新闻与战争历史的博物馆 Newseum。我虽没有经历过战争,对纳粹的暴行和911事件也了解寥寥,却还是在进博物馆伊始的纪录片中共情,不禁潸然泪下。柏林墙倒、禁锢解除、成山的嶙峋尸骨、深跪祈祷的难民、单纯得绝望的眼……

图片14.png

111_副本.png

光影之间,总有些什么是值得被我们铭记的,灾难面前生命越是渺小难堪,越显人性光辉、历史可贵;光影之外,生活本身意义不明,撇开浮华潜心思考,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义务还太多太多。如教授启发我们的那一句:你们准备好做一个global citizen了吗?怀天下之抱负,做未来之主人,这一趟博物馆之行,的确是“开眼”了。

纵观两周行程,惊喜、感动与惴惴交叠:喜其风韵、感其素养、也还尚有分处在异乡的不安。我无法阐明这一趟访学之旅有多么地教人“难忘”,可我知道,当我往后想起那年暑假的两周之行,我一定会陷入沉思、伴着嘴角的上扬,这样的反应,大约也便能称之为“意义”了吧。

环境与生态学院 屈健伟

图片16.png

在乔大两周的访学让我们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我从最开始的疑惑、迷茫到现在接受并习惯美国的生活,都是从项目学习和收获的一部分。学校每天安排的Site Visit都非常有意义,晚上的活动也很有趣,我们参观了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科学会、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等,看了棒球比赛、露天电影,虽然每天的路程很累,但不同时刻、不同地点的美景也冲淡了疲惫。每天的课程,和助教、其他外国人的交流,也是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英语语感最好的方式。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访学旅行,对我这个第一次到美国的学生来说一定是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自动化学院 曹颖

白宫附近草坪里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华盛顿纪念碑早晨的金色阳光,咖啡馆门前停靠的蓝色小车,还有散步时粉红色的西柚味汽水,和晚上聚会时可爱的大家。

图片17.png

这美妙的12天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还有感动与思考。我在课堂上明白了国际组织与STEM之间的联系,认识了一群优秀可爱的小伙伴,还在各类参观中拓宽了对世界认知的视野,实乃受益良多。也很感谢华盛顿大学对我们的细心接待,感谢带队老师和小伙伴对我的悉心关照,感谢就业中心对我们此次华盛顿之行的支持。期待未来能与各位再会,能与华盛顿再会!

图片19.png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