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忆往昔 看今朝

—— 研究生志愿者探访重庆大学退休教授
日期 : 2015-11-24
摘要
2015年11月22日,共青团重庆大学研究生委员会的一众志愿者来到位于歌乐山镇的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探访重庆大学退休教授丁贻邵老师。

2015年11月22日,共青团重庆大学研究生委员会的一众志愿者来到位于歌乐山镇的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探访重庆大学退休教授丁贻邵老师。此次活动由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重庆大学离退休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开展,旨在搭建研究生志愿者与退休教授交流互动的桥梁,一方面加强研究生对校园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了解,另一方面鼓励研究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爱心帮扶、关爱离退休教师。

1.jpg

1938年生于四川成都,1956年考入重庆大学机械制造系,196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转向高教所从事教育研究,并致力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丁老师多年之后加入《工程教育研究》(1995年升级为《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的编辑部,兢兢业业直到1999年退休。

2.jpg

本次受访的丁贻邵老师

丁老师热情地向到访的重庆大学研究生志愿者讲述了她的成长史、科研史以及重庆大学的变迁史,并以亲身经历告诫同学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建议研究生一定要在科研学术道路上脚踏实地、坚持创新。丁老师回忆道,在她的学生时代,学生们大都潜心科研、专注学术。而现在的重大学子则需要克服浮躁不安的心态,学习老前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丁老师还回忆道,曾经坐落于A区校园的伞塔就是当时的重大学子自主设计并参与建设的,如今已不复存在,她对此深感惋惜。为了让重庆大学的人文历史不被淡忘,丁老师在2009年与重庆大学高等教育老年工作者协会的同事共同撰写了诸多散文,编成了《情怀·重庆大学》一册。丁老师说道,重庆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是重大学子的宝贵资源,希望新一代的重大学子能继承老前辈的志愿,继续为母校添砖加瓦。

3.jpg

志愿者们对这次探访感慨良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大学的风貌变化越来越大,但重庆大学的光辉岁月仍然值得我们珍视。“乐听松涛万古音,善观云海千层浪”,在这浮躁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回首过去,从老一辈重大人身上学习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继承踏实的学术研究精神。同时,离退休老教师们为了重庆大学的发展呕心沥血,现在他们虽然已经年迈退休,却仍时刻关心着重庆大学的发展。作为新一代重大人,我们更加应当关心和帮助我校的离退休老教师,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