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星期日讲座第二讲:董小玉教授漫谈人文素养的提升

日期 : 2017-05-07
摘要
2017年5月7日上午10点,星期日讲座本学期第二讲在综合楼126报告厅举行,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做了“涵泳经典•诗话人生——漫谈人文素养的提升”精彩讲座。

2017年5月7日上午10点,星期日讲座本学期第二讲在综合楼126报告厅举行,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做了“涵泳经典•诗话人生——漫谈人文素养的提升”精彩讲座,用“朗读者”的方式引导同学们领略经典的美和阅读的力量,同时教授大家经典诗歌的传承以及诗意的生活方式。星期日讲座由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党工委、虎溪校区管委会和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主办,虎溪校区管委会学工办、沙坪坝区图书馆承办,每学期举办四期。

2017.5.8 董小玉讲座1.jpg

经典阅读

董小玉表示,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它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它能凸显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性内涵;它能传递人类普遍命运、终极关怀和人文思想所共通的精神价值。北大陈平原教授说过,“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还没完全认同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董小玉建议大家要做一个活跃深刻的阅读者。像杨绛先生、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一样,把读书当作一种信仰,切忌精神的粗鄙;像安徒生国际奖获得者曹文轩一样,坚持读好书、品经典。要做一个敏锐犀利的评论者。在当今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不能患“思辨缺席症”,而应该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要做一个情趣博雅的“文化人”。见多识广,培养志趣;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深度阅读,提高境界。要做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温暖者”。善良关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董小玉将经典导读的指向归纳为“趣、力、思、融”。首先,捕捉文本的“趣”。她以易振国《各国妇女的特点》为例,美国妇女的“俏”、英国妇女的“稳”、法国妇女的“韵”、俄罗斯妇女的“壮”、印度妇女的“饰”以及董小玉总结的中国妇女的“韧”,她建议“女性可以不美丽,但要生动”。其次,提升表达“力”。她以美国诗人希尔弗斯坦的一首《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为例,解读道“每个人都应该有表达力和行动力”。然后,学会深刻的“思”。此处她推荐了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最后,实现多元化的“融”。在此董小玉特别提及了“学科融合”。

经典欣赏的指向也有四点——形、事、情、理。形,即形象,给作品绘画,可以通过细节、心理描写或联想去分析形象;事,即故事,给作品铺路,情,即情感,给作品铸魂,可以通过奔进的表情、回荡的表情或含蓄蕴藉的方法去抒发感情;理,即道理、哲理,给作品点睛,可采用俯视、捕捉、背景、修辞等方法透析出文本的道理。

2017.5.8 董小玉讲座2.jpg

诗意生活

“据调查,现代人最喜爱的文体是新闻和小说,而最不受人们喜欢的就是杂文和诗歌。”董小玉认为,中国是泱泱“诗”之国,但诗歌却沦为了最不受欢迎的文体,原因包括人们心境浮躁,没有心情去体会,也含人们的“务实”精神增强了,“抒情”不在。

“诗意在哪里呢?它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在各种文体中。我们可以像荷尔德林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去追求诗意的人生。”董小玉如是说,她带领同学们大声朗读了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告别信——《如果明天永远不来》。高声朗读结束后,董小玉点评道:“让爱与善,镌刻在心扉;别再等待了,今天就开始,在乎生命的过程!”

董小玉向同学们推荐了布鲁斯的《如何读,为什么读》、门德尔桑德的《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以及北大教授陈平原的《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并希望同学们能够享受阅读,美美地生活。

“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次这样大声朗读经典、吟诵诗歌,真的。”某大二的同学感慨地说,“董小玉讲的很多东西都挺有哲理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师一起欣赏经典,体会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