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大学“信仰的力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看望老党员

日期 : 2017-07-11
摘要
7月11日上午九点,重庆大学“信仰的力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团探访了重庆市沙坪坝区一心村社区的罗恩忠老人,听他讲翱翔蓝天的英雄故事,感受和学习他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坚定信仰。

7月11日的上午九点,阳光已经透过树叶的空隙洒在一心村社区的房屋上, 重庆大学“信仰的力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团的成员们正走在社区的街道上,准备看望老党员罗恩忠同志,和他交流生活经历,学习党员精神。

合照_副本.jpg

入党是一辈子的事

罗恩忠老人年轻时是个飞行员,曾经在空军服役,在1968年就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成都、福建、兰州的飞行员学院学习和服过兵役。在进门后,宣讲团成员就为罗恩忠同志戴上了党徽,过程中,罗老始终努力挺直着日益弯曲的脊背,表情严肃,表达着对党的尊重。罗老在谈到预备党员考察期间谈话时提到:“我们谈对党的认识,就是共产党是其他任何党都不能代替的,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新中国。”直到现在,罗老还很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政策和发展,每天都会收看新闻联播,风雨无阻。宣讲团的成员拜访时,罗老家里的电视上正放着关于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新闻,老人家高兴地说:“像这样的东西就应该多造,我们国家发展越快越好,越强大越好”。入党是一辈子的事,不只是宣誓时的振振有词,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党员不只是个头衔,还应是个一生的身份。

分享经历_副本.jpg

赫赫军功,数载艰辛

罗老在回忆飞行员经历的过程中,应同学们的请求,向大家展示了他当飞行员时的头盔和奖章。年过半百的老人戴上头盔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采,谈起60年代在福建空军时,那时跟台湾关系紧张,需要一天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待命,时刻准备战斗,罗老说那时心里肯定有怕,但更多的是拼,拼着一股子能够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气。当被询问到其中一个二等功奖章的由来时,罗老只是淡淡地提了句“这个只要安全飞行不出事故满1600多小时就可以有了”。一千六百多个小时,九万六千分钟,不惧严寒,不畏酷暑。

 

分享奖章的故事_副本.jpg

奖章证书_副本.jpg

奖章_副本.jpg

“这都不是事儿”

当描述飞行时的感受时,罗老形容到“尤其在夜间飞行,周围环境都看不清楚,速度快时机翼会摩擦出火花,就像坐在一团火里”。除此之外,在做核弹实验时,也需要飞行员驾驶飞机收集数据。而这些在别人看来如此危险的事情,罗老只是说了句:“这都不算什么,常有的事”。何谓党员精神?就是这种知难而上、知难而进,敢于直面问题、击破困难,咬咬牙,较较劲,使出浑身的解数,奋勇向前的精神。这都不算什么,只不过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应有的精神。

保存的飞行员装备_副本.jpg

今昔对比:发展才是硬道理

罗老回忆过去的生活,1960年闹饥荒,那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时也只能用粮票、肉票等购买生活必需品。现在好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农村生活,制定了许多国家政策补助,人民的生活都有了保障。“像重庆发展得也很快,这几年GDP增长速度都在领先水平,生活明显比当年好了”,罗老感慨道,“国家发展,人民才能幸福,所以在中共十九大上,也应该会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为老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发展制纲略。”

拜访完毕后,罗老一直目送着一行人离开,这一表达礼貌的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简单行为已经很少见到了。年轻时,遵守信仰,不畏艰难,翱翔天际,年老后,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坚守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