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暑期纪实]新华网报道我校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

日期 : 2017-07-26
摘要
2017年7月26日,新华网以“深入基层—重大学子开展暑期非遗保护活动”为题刊发通稿,在新华网主页重庆频道报道了我校学生会组建的“寻访直辖二十年,青春喜迎十九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新华网以通稿形式报道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7月10日—17日,在校团委的指导下,重庆大学学生会组建“寻访直辖二十年,青春喜迎十九大”社会实践服务团,深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酉秀黔彭”四区县,以探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为切入点,以助力地区经济和民计民生为落脚点,先后对酉阳摆手舞、南溪号子、秀山花灯等10项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了调研,充分发挥了大学生观念新、技术新、想法新的积极作用,点对点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收获了外界的广泛好评,真正做到了在实干中努力成为“六有青年”,以实际行动献礼十九大。十九大.jpg

图一 出征仪式后全体队员合影留念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截止目前,包括新华网、重庆晨报、重庆青年报、中国大学生在线、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秀山频道、新浪网、UC头条、搜狐网、网易新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众信息网等在内的17家主流媒体先后刊发通稿报道我校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新闻23次。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在助力渝东南“非遗”保护、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对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的肯定,让同学们更加坚定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奉献青春为人民的决心。决心.jpg

                  图二 社会实践团采访南溪号子传承人

 

新华网报道全文如下:

重庆:深入基层 重大学子开展暑期非遗保护活动

新华网重庆7月26日电(记者 刘恩黎)记者近日采访获悉,7月10日至17日,重庆大学利用暑期组织学生“扎根基层”,学校37名学生深入重庆“酉秀黔彭”四区县,开展以“非遗保护”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 活动.jpg

图三 重庆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场

深入基层,聆听文化故事

8天的时间,暑期实践团37名成员对渝东南地区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包括酉阳摆手舞、酉阳民歌、秀山花灯、南溪号子、鞍子苗歌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木叶吹奏、酉阳打溜子、金珠苗绣、郁山擀酥饼、土家老酒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组织座谈会、参观文化馆、采访传承人等诸多方式了解其保护与传承现状。

实践团认真聆听许多文化故事,其中有如田景银(酉阳摆手舞)、白现贵(木叶吹奏)等传承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保护非遗的动人故事,也有如基层文化工作者陈芳丽(南溪号子)、王世金(秀山花灯)扎根土地发展非遗的奋进故事。实践团在用文字、音频等方式记录这些故事的同时,也通过各类新媒体向外界展示了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保护工作。

传承发展并济,文化反哺经济

实践团队长李林威说:“除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形势下寻找非遗传承与经济建设双重发展的新出路。”通过调研实践团发现,一方面文化作品可以助力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旅游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产品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让民众创收致富。譬如酉阳每年举办摆手舞大赛推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金珠苗寨成立秀山金珠苗绣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酉阳土家老酒注册商标后每年产值都超过百万,郁山擀酥饼坚持纯手工制作推动了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这些事例都很好地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反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经济文化双赢共通的良性循环。QQ截图20170727170337.png

图四 实践团成员正在进行主题宣讲

助推文化下乡,争做六有青年

实践团成员除了深入基层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以外,不忘担起大学生“送文化下乡”的责任,先后在彭水、秀山的学校、图书馆分别组织了四场以“讲好四个故事”、“人文酉秀——讲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团员”、“不忘初心,坚守信仰”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通过主题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分享非遗寻访过程中的所感所得,将非遗的魅力传播给更多人。增强当地居民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争做“六有青年”。秀山图书馆馆长付英红女士在宣讲活动后表示:“你们的宣讲让我们非常感动,你们远道而来,提醒身边有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可能并没有重视的当地人要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这种精神很可贵,期待这类活动长期持续,咱们来年再相见!”(完)

 链接地址:http://www.cq.xinhuanet.com/2017-07/26/c_1121383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