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砥砺前行
  • 11月20日晚上


    科苑酒店
    会议厅
    预备会议

  • 11月21日上午


    重庆大学
    主教学楼
    大会主题报告

  • 11月21日下午


    重庆
    北部新区
    参观中国汽研院

  • 11月22日上午


    重庆大学
    主教学楼
    年会分组讨论

  • 11月22日下午


    重庆大学
    协同创新中心与传动实验室
    参观考察

  • 11月23日



    代表离渝

年会总览,共同关注

2014年车辆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年会在重庆大学召开

由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重庆市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2014年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车辆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年会于11月20日~22日在重庆大学召开,此次年会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情况、学科协同、校企联合等议题展开。大会主题报告中,长安汽车副总裁马军提出在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合作模式,致力于培育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打造重庆汽车行业人才高地;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陈朝阳教授介绍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及机械分委员会的相关思考;清华大学汽车系主任李克强提出清华大学“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创新办学理念;重庆大学副校长刘庆作了名为“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的报告。【更多

校企联合,聚焦前沿

福特汽车韩维建博士首先介绍了中国汽车的销量和保有量,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和销量都在呈增长趋势,但是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限制,上升的幅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估计在2025年左右趋于稳定。韩维建博士强调真是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来说,挑战来自于两个部分,一个是原油消耗,另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和技术导向。但是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动态,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自身,目前的政策重点都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也就是媒体常常提及的新能源汽车。谈到中国新生产车的燃料消耗标准时,韩维建博士说到在2015-2020年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再次提高40%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个十分艰巨的挑战。【更多

长安汽车副总裁马军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经验提出了三方面的发展思路:深化与高校合作,强化良性互动;人才领先,持续发展,深化自主创新;整合研发资源,提升研发效率。长安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长安汽车还与国内高校联合,实现校企合作,在与重庆大学合作创立“3+1”项目的同时,还共同建立了“协同中心”。此外,长安汽车在邀请了12位“千人计划”专家的同时,还培养了大量企业自己内部的专家,同时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未来长安汽车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合作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打造重庆人才高地。【更多

汽车工程协会陈朝阳教授带来了关于工程教育认证情况的介绍。在介绍过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后,陈朝阳明确了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取得的重大进展。但面对工程教育认证之路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的问题,他指出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有待提高的方面并提出了建议。当讲到认证的实施工作时,陈朝阳教授强调我们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专业认证与高校评估,目标的设定与实现,学校与企业,定量与定性,特色与基本要求。我们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更多

关于工科人才培养,刘庆教授提到,:“目前全国各个高校在工科人才培养上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培养满足现代汽车工业需求的各类人才,重庆大学实施了“需求导向、开放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而且学院还将开办汽车前沿技术专题讲座课并全面开放给协同单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另外为了支持大学生汽车创新实践活动,学校还设立了大学生汽车创新基金并开展了汽车专业硕士学生暑期海外汽车夏令营等活动。为了更好地建设一支协同创新的队伍,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实施针对青年教师的“带薪进入汽车相关企业全职工作一年的工程素养培训”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双向互动”的访问学者制度以便最大化发挥各类人才作用。【更多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车辆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年会上,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李克强进行了如下内容的演讲:首先是汽车工程系的发展历程、在校学生规模、学生就业单位分布、师资队伍等方面内容;然后提到清华大学“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重点讲述了在国际化实践和探索中清华大学的主要构架,包括一项基础、三点支撑、顶层设计。李克强主任表示,希望学校在做任何工作时都可以明确支撑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重视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趋势及战略需求,培养出有突出实践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更多

学科研习,行业探究
  • .会场一
  • 重庆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贺岩松教授,首先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推免实行办法,采用GPA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即研究生推免资格。面试内容包含SRTP,专利技术,国创等加分项目。然后指出了一个研究生推免环节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与导师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一位同学同时联系多位导师,占用其他同学的名额。

  •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静教授提出要以法治学的观点。这里的法不是法律法规,而是一种标准,也就是专业认证的标准。随后,他便谈到了吉林大学在专业认证的道路上所做的改进,对吉林大学本科生的课程做了相应的增减,以满足专业认证的学科或者说是知识上的要求,并且具体针对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教学价值观与教学过程管理内容、车辆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以及教学要素逐步深入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 合肥工业大学大学陈朝阳教授对于李静教授的阐述作了点评,随后,各位专家围绕专业认证标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大家又紧接着针对协同创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当中,由北京理工大学向大家分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经验,他强调协同为主,而不是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同制,并且分别阐述了企业与高校的职责。

  • 华南理工大学丁康教授关于新出台的研究生推免政策做了简单介绍,并引出该政策对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影响的探讨。然后各高校专家根据各自学校研究生推免情况做了介绍以及对现有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与在座专家一起探讨,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对话N加N,大家观点

机械工业联合会沙彦世教授提到,长安汽车“3+1”联合培养这种培养方法类似于澳大利亚的“4+1”模式。现在的教育重视理论,一些同学没有动手能力,读了几年书可能连拧扳手都不会,与现实严重脱节,制约了我过制造业的发展。而长安的“3+1”这个培养模式,刚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知识,第四年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践,较好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校教育和今后的工作很好地联系起来,使人才能够能快更好地融入制造业,不论对中国整个制造业,或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更多

在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郭钢教授提到,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创办后和企业进行合作,重视工程、实际上的建设,大力培养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希望同学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样重视工程方面的学习和建设,在协同创新中心能够努力学习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提升自身实力。重庆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在联合培养方面已有多年成功经验,多年来已经为大型车企输送了多批优秀人才,都表现出了优秀的专业素养和极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企业的熟悉程度和适应能力上表现非常优秀。【更多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先就汽车行业需求谈了同济大学对学生培养的方法,是从生产设计制造到汽车营销市场的一条龙整体行业培养计划,通过细分专业方向,达到更加针对企业需求,培养学生针对性就业的目的。另外,对于同济大学大三德语学习安排,左老师表示,这是为了充分利用同济与德国联系,把学生培养为联系欧洲,面向国际的综合素质人才。最后,关于学生实习,左老师希望能够利用好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集团的联系,积极发展校企联合,让同学们能在本科期间就参与企业工作,提前做好成为企业人的准备。【更多

大会主题报告中,“协同创新”、“校企联合”成为会议的几个热点词。协同创新对于专业课程教学有什么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陈学永提到现在专业教学不再是机械地将繁重的理论知识推给学生,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方向中心,越来越重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方向。而校企联合方式的引入,则充分地将知识密度大的高校和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共同融入到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做到理论与社会需求不断链。针对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陈学永指出可以将学校理论实践时间延长,比如“3.5+1”或者“4+1”模式,只有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个人的专业特长发展到企业中,这才是作为一辈子发展的基石。【更多

东北林业大学崔淑华教授就东北林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方面的尝试中遇到的细节问题和我们进行了探讨,例如毕业设计的标准参照学校还是参照企业的问题,毕业生最终的就业取向问题都是存在的现实问题。崔老师对重庆大学在校企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做出的优秀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这次会议中能与重庆大学在校企联合办学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为车辆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更多

谈及对参与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陈甜甜回答记者,以参加长安汽车“3+1”培养模式的学生为例,企业将理论学习和车间实习都安排在学生空闲的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学习,同时将整个大四下学期用来投入到岗位实习中,并且由企业的工程师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这点也是吸引很多学生的亮点。“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生,他们比其他同学有提早一年进入企业的优势,因此他也更早地找准自身定位于职业规划。”【更多

玉尺量才,众擎易举
  • 为最大化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几年来,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海内外人才互聘、共聘、互派、培养等方式,会聚了一批活跃在汽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专家、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为提升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成效开辟了新思路。目前,中心共会聚了近170人的研究队伍,短短两年时间,中心已经实现了长安汽车“千人计划”专家赵会等40余人次的互聘/共用,实现了“外专千人”、美国铝业公司亚太技术总监Robert Sanders近10名高端人才的共聘/共引,并实施了近40人次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素养培训。【更多

    “任务牵引、流动共享”的人才会聚新机制

  • 在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牵引下,中心根据创新流程不同阶段的特征,设立了一系列科研资源整合的组织模式和机制。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中国汽研和重庆市科委共同设立“重庆汽车共性技术”创新基金,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青山工业、超力高科及博耐特等四家企业共同设立“一对一”应用研发基金,在两江创投科技金融支持下开展成果转化,在重庆蔚源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技资源整合平台的支持下,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工作,并已获得显著成效。【更多


    “市场驱动、汇聚要素”的科研新模式

  • 中心针对汽车产业链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需求,提出培养具有“创意设计、绿色制造、质量成本”工程素养、注重知识产权保障的创新型、复合型汽车领军人才,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未来。因此,中心开展了汽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合作,实施了“3+1”汽车领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解决“毕业生进入企业还需接受二次培训,适应行业周期过长”的问题。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中国汽研、青山工业、超力高科等企业合作,实施了“3+1+2”汽车领域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解决“分专业培养与汽车行业多学科性需求不适应,教育教学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难以产生行业领军人才”的问题。【更多

    “需求导向、开放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公布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教技[2014]5号)》,重庆大学牵头组建的“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是重庆市首个被教育部和财政部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于2014年4月至7月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组织,经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现场考察、综合咨询、社会公示等环节,“2011计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认定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共有24个。【更多


    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入选“2011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