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朝向——重庆大学图书馆当代艺术邀请展

1970-01-01 0

时间: 2024-09-22 15:00 ~ 2024-10-26 17:00

地点: 虎溪馆展览厅

主办:图书馆

门票:现场领票

如果你在图书馆翻开一本艺术史,人类关于“图像”的记忆从拉斯科洞穴的野牛开始,往后几千年,我们看到杰出的艺术家们在空白的画布上创造一座又一座的文化高峰,直到20世纪,“艺术终结论”宣判了艺术自身在历史上的“死亡”,艺术陷入了贫乏的创造危机。即使是在新媒介兴盛的21世纪,艺术的表现力也被指为“新瓶装旧酒”,重复着过往的样式,难有新的进步。此时,处于艺术创造危机之中的艺术家们应如何拾起“标新立异”的信心?手中的画笔又该朝向何方?

本次展览邀请了虎溪校区三所院校(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的艺术家与学者共同参与,在共时与在地语境中,探讨绘画图像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本次展览的特点在于:一是邀请的艺术家已在专业领域深耕数年,大多身份同时是理论研究者、艺术评论者、艺术教育者,这就呈现出一种学理与实践兼顾的艺术探究面貌;二是展览的主要参与者均有生活于大学城的经历,大学城从一片荒土发展为高校聚集区,生活其间的艺术家与学者们将自身的创造力赋能这片土地,形塑新的群体记忆,链接新的艺术关系,既在虎溪之中,也在世界之中。

诚然,本次展览并不能期望通过一次的汇聚解决艺术史上困难的议题。展览意图向艺术的真空抛出一个纸团,揉搓着这样的问题:艺术家为什么选择这种表达方式而舍弃其他?艺术家的表达方式起着怎样的效果?艺术家还能有更贴合的方法吗?在进行诸多思考之后再重新“观看”,让图像穿过问题朝向观者,这是第一层目的。其次,当艺术家审视自身的创作方法时,方法论的历史起点也指引着图像的未来,艺术家须在艺术史中定位自我,探究绘画图式更新的突破口和可能性。随后,当评论家用语词、概念描述画面时,可能使用“再现、形式、媒介、语言、隐喻、符号”等词汇进行言说,在特定的交流场域中图像发生转向,一场专门化、哲理化的图文游戏就此展开。乐观的情况是,在展览之后,现场的种种图景不时地浮现在参与者们的记忆库,每位参与者重组了这些图像,开启新的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