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在家自助检测食物细菌、筛查疾病 这些纳米微米技术项目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重庆晚报作者 : 周小平,毕克勤
买回来的肉细菌多吗,水杯里的水能不能喝?今后,按动按钮便能快速检测;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某种疾病,在家就能自助筛查……今(20)日下午,第十一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17)暨第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在沙坪坝区举行。
有来自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10组项目参赛,涵盖医疗、通信、环境等领域,其中4个项目获得优胜奖。
肉、菜、饮料可以快速检测细菌量
买来的食品、饮料有没有细菌,有没有办法快速检测?重庆大学化工学院联合光电学院推出的一款新型便携式细菌荧光检测芯片系统及检测方法获优胜奖,今后,用这个装置可以快速检测食物中的细菌。
新型便携式细菌荧光检测芯片系统
据了解,该项目建立了一套新型便携式细菌实时检测芯片系统,设计制备了集成叉指微电极的微流控细菌芯片,既能够实现目标菌在微型芯片内的高度富集,提高检测灵敏度,又能够实现细菌原位检测。此外,该系统还能够在检测系统内部直接完成检测分析和数据输出,实现细菌的便携式实时检测。
“细菌的识别检测在疾病防控、临床诊断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建立快速灵敏的细菌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陈李副教授介绍,传统的细菌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过程繁琐、依赖大型检测仪器等缺点,在快速识别和高效检测方面仍然存在局限。
“以往检测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至少24小时,甚至48小时,而我们现在这种检测办法,只需要十几分钟。”陈李说。
实时了解检测自身疾病状况
比赛现场,不少参赛项目都与健康息息相关。其中,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芯片实验室带来的便携式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系统,能帮助大家实时检测自身疾病状况。
“分子诊断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但目前的分子诊断设备主要集中在中心实验室或者大型的科研院所、医院当中,而且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波介绍,针对这种现状,他们希望针对核酸样本,构建一款便携式的全自动恒温扩增荧光检测装置,让人们可以实时了解和检测自身的疾病状况。
相比于传统的荧光检测装置,该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低、便携、可以进行多样本检测等特点,同时,这套系统还具有和现实验室实时PCR仪相当的检测灵敏度。
此外,重庆大学带来的“SH-SAW生物传感器”项目,能便携式筛查地中海贫血,并对其20多种病情类型实现全覆盖。不仅如此,今后该芯片装置还可用于各种癌症标志物的检测。“不仅便携式,还可家用,价格也会更亲民。”项目团队成员杨成博士告诉记者。
SH-SAW生物传感器,可筛查地中海贫血
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