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星期日讲座:邓飞副研究员讲占卜断疑的甲骨文

摘要
2017年11月5日上午10点,虎溪校区星期日讲座第二讲在综合楼126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西南大学研究甲骨文的邓飞副研究员为主讲人,带来了“占卜断疑的甲骨文——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汉语语料”主题讲座。

2017年11月5日上午10点,虎溪校区星期日讲座第二讲在综合楼126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西南大学研究甲骨文的邓飞副研究员为主讲人,带来了“占卜断疑的甲骨文——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汉语语料”主题讲座。

DSC_4454_副本.jpg

讲座现场有着来自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数百名师生,也有来自重庆市的甲骨文爱好者。邓飞首先谈到学习甲骨文,最重要的是喜欢,其次还要培养观察能力,作为研究甲骨文的一员,他期盼优秀之人能够加入到甲骨文研究队伍中去。随着大屏幕上显示的一幅幅龟甲、龟甲拓片图片,邓飞带领大家认识了甲骨、甲骨文。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兽骨一般是肩胛骨,有鹿骨、虎骨、犀牛骨等,犀牛的骨头较为珍贵,人们除了刻字,还在上面雕刻花纹。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或更久远,出土于河南安阳,主要用来占卜,决断疑惑。由于年代久远及盗挖等,甲骨文大多为碎片,但这些文字弥补了商周的历史,邓飞感叹,“这是我们文化的延续。”

DSC_4468_副本.jpg

同样让邓飞感叹的,还有国家实力的提升为研究带来的福音。他介绍到,以前挖掘甲骨,受到多种现场因素限制,不能很好的挖掘,常常会弄碎甲骨,虽然这与研究水平有限有关,但甲骨骨质疏松、现场挖掘时间紧是挖掘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现在国家财力提升,对研究重视,可以在挖掘前先建研究室,研究室建好了,再通过技术将埋有甲骨的土地整体迁移至研究室,在研究室里,研究人员可以更方便的对甲骨进行处理,出土的甲骨碎片少,保护的更好。

邓飞还教给大家简单辨别真正有甲骨文甲骨的方法,就是看有没有灼痕、碳化痕迹。目前认为甲骨文主要是用来占卜决疑,古人遇到不能决断的事情时,先拿到甲骨材料,然后烧烤甲骨的一面,另一面出现裂纹,根据裂纹的不同,对事件进行不同的占卜解释,然后在甲骨上刻字记事,所以甲骨是被炭火烧过的,会有烧灼痕迹及碳化痕迹。

DSC_4479_副本.jpg

讲解完甲骨文是什么、从哪来、干什么用的后,邓飞又为大家介绍了甲骨文研究的历史。从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先生到近现代大家王国维先生、李学勤先生等人,短短百年研究,意义重大,对汉语史来说,甲骨文提供了大量时地准确的新鲜语料,将汉语史研究向前延伸了三百多年。
邓飞最后向大家介绍了一些甲骨文字的释读。当一个个甲骨文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现场的观众纷纷猜测“山”“人”“田”“……”,邓飞笑着为大家解释这些字的来由、演化。

甲骨文内容主讲结束后,邓飞就现场提问进行回答。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