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人民网】重庆大学教授野外坚守30年 破解输电难题

人民网-重庆频道作者 : 陈易

阅读 : 0
摘要
如果不是2008年南方雪灾导致的大面积断电,可能没人会意识到高压线路覆冰积雪的严重危害,也无法理解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30年来,蒋兴良和他的团队长期从事输变电工程恶劣环境电气外绝缘研究,在覆冰绝缘子电气外绝缘与工程应用和输电线路覆冰灾害防御与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南方各省的输电电网中,产生了...

201709102056383312177.jpg

蒋兴良

人民网重庆9月10日电(陈易)如果不是2008年南方雪灾导致的大面积断电,可能没人会意识到高压线路覆冰积雪的严重危害,也无法理解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30年来,蒋兴良和他的团队长期从事输变电工程恶劣环境电气外绝缘研究,在覆冰绝缘子电气外绝缘与工程应用和输电线路覆冰灾害防御与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南方各省的输电电网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雪峰山8年 一砖一瓦垒起试验基地

作为世界首个野外自然覆冰试验基地,如今雪峰山试验基地配有大型的自然覆冰试验设备和一幢三层高的简易楼房供生活使用。但在2008年,这里还只是一处海拔1500米的普通山头。为了节约基础设施费用,蒋兴良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开石挖方、砌砖架线,搭起了简易的试验构架和活动板房。在冬季超过每秒35米的风速里,人都无法站稳,动过手术的蒋兴良经常需要学生搀扶才能进行试验操作。

在8年艰苦的建设过程中,蒋兴良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地度过。夏秋搞设施建设,冬春最寒冷的季节就爬上层层覆冰的雨凇塔做试验,风雪中一呆就是几小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蒋兴良坚守试验基地,揭示了电线覆冰的形成规律和导致灾害的原因,试验研究了几十种防、除冰方法和措施,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

对学生言传身教 “学渣”变“学霸”

蒋兴良常常告诫学生,科研事业没有那么光鲜,要耐得住辛苦和寂寞。他已培养重庆市优博论文获得者2名,重大校优硕士论文获得者2名,重大学术奖获得者4人次。

在蒋兴良的观念中,只要肯用心,学渣也能变学霸。曾经有位同学,在蒋兴良老师的一门本科专业课中,只考了4分。经蒋老师调查了解,这位同学含“电”字的专业课全部挂科,还被强制留级一年,可以说是典型的“学渣”。

蒋兴良没有放弃,他特地找该同学谈话,并让他重新做了一次试卷。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该学生的命运,他当时没有想到那么知名的一个教授,居然愿意花时间来拯救和改变一个废材。他励志一定要读蒋老师的博士。怀着这个目标他不断努力,几年之后他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电气专业的博士,成为蒋老师门下的弟子。据悉,该同学现在已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

不忘初心 后面的路还很长

六盘水、三峡库区、青藏高原、雪峰山……冰天雪地里留下了蒋兴良翻山越岭的足迹。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雪峰山试验基地已从当初的“小作坊”变身世界首个野外自然覆冰试验基地,完成西电东送、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特高压等重大项目50余项,其代表性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1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研究成果解决了复杂气候和运行环境下的输配电装备及系统运行安全等方面的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为提高我国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成果在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大规模推广应用,五年实施融冰近千次,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实现“杆塔不倒、县城不停、用户不断”的目标。

蒋兴良说,荣誉不能代表一切,在覆冰研究方面,他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后面的路还很长。“野外的观测和研究,是为了揭示规律,我们在恶劣环境下进行试验,最终目的是建立动态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可以模拟计算野外自然覆冰的各种状况,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摆脱人工模拟的艰辛和野外恶劣环境的束缚。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