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科技日报】“飓风专家”当选外籍院士 称是被“风”吸引到了重庆

科技日报作者 : 雍黎

阅读 : 0
摘要
田村幸雄: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著名风工程专家、国际风工程协会现任主席。 上月底,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职教授田村幸雄当选为外籍院士。作为日本工程院院士、前国际风工程学会主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田村幸雄教授坦言,之所以来重庆还是因为“风”。

1.jpg

2.jpg

人物简介

田村幸雄: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著名风工程专家、国际风工程协会现任主席。

上月底,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职教授田村幸雄当选为外籍院士。作为日本工程院院士、前国际风工程学会主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田村幸雄教授坦言,之所以来重庆还是因为“风”。

“飓风专家”志在抵抗风灾

作为全球知名的“飓风专家”,田村幸雄教授长期致力于结构风工程研究,其突出学术成就和贡献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风荷载的数学模型、量化和分析,为实现合理的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建筑结构抗风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获得了国际风工程学会Davenport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Scanlan奖和Cemark奖以及多项日本国内科技奖项。

作为风领域的专家,田村一直追寻着风的足迹,研究着抵抗风灾的方法。

“80%的经济损失都是风造成的。”田村教授说,他在日本东京工艺大学时,通过多次实验建立了风荷载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找到了风力和建筑物损坏程度之间的量化关系。2009年,他与联合国防灾署合作,发起成立了强风关联灾害防治组织,致力于减少风灾带来的危害。

“田村教授长期致力于结构风工程研究,其突出学术成就和贡献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风荷载的数学模型、量化和分析,为实现合理的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建筑结构抗风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庆山院长介绍,国际风工程学会主席一般没有连任,而田村教授连任了两届主席。

重庆大学“风”科研项目吸引他来重庆

2014年,刚刚退休的田村,应邀来到北京交通大学。结合该校教授杨庆山在该方面近20年的积累,共同发展并完善了该理论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找到了建筑物抗击风力的结构设计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沈阳南站、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4航站楼、云南科技馆等重大工程。

此后,杨庆山教授联合有关单位主持编制了建筑物抗风减灾的相关技术规范。给建筑物作抗风减灾的结构设计,由此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一门细分的业务。不过,田村和杨庆山两人都认为,这套理论还有更大的实践空间,尤其是中国国内频繁受到大风损坏的风力发电装备,需要在增强抗风能力和提供风力发电效率方面,做技术优化。

2017年1月,杨庆山来到重庆大学,担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在他的引荐下,田村来到重庆大学。同年7月,风工程·风环境·风资源研究中心项目启动。

“重庆大学结构风工程和环境风工程这两大科研项目,让我选择来到这里。”田村教授说,结构风工程项目主要是对超高层建筑的抗风防风能力进行研究;环境风工程项目则主要是对室内外空气流动换气的研究。目前,大多数风力发电装备,在抗击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均显能力不足,容易损坏,修复的成本很高,严重影响了能源产出和投资效率。重庆大学在建的风工程·风环境·风资源研究中心,凭借其耗资6000万元的风洞实验室,以及全球先进的风荷载、阻尼数据库,有望破解上述难题。

据了解,重庆大学刚启动的风工程·风环境·风资源研究中心,将建立起风资源利用及风机设计、城市风环境与建筑通风节能、航空低速空气动力学等5至7个风工程研究方向。

“暖男”严师褒奖中国学生好学精神

虽然早已该退休,但田村幸雄教授凭借着对科研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却更加努力工作。和田村幸雄教授共事过的人,无一不称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老师刘敏,在北京交通大学读研究生和博士时,就曾和田村幸雄在一个科研团队里共事。他说,田村教授经常在早晨6点就到达办公室,工作到深夜才回到公寓,学生常常在第二天发现凌晨一两点发现他发的邮件。因为工作,他每年要在中国工作大半年时间,甚至因为要指导学生搞科研,一次在日本的新年之际也没回去与家人团聚。

刘敏说,田村教授工作非常严谨。在撰写论文时,不管是词句的推敲,还是图表的制作,甚至是文中每个标点符号的选择,他都要仔细琢磨,让每篇文章做到最好;课堂上,小到麦克风的声音、PPT的字号等细节他都会考虑到。

在生活中,田村幸雄教授却是一个温柔的人。在科研之外,生活之中,给学生们带去长辈贴心的关怀。对自己的学生,他常常一起吃饭,询问他们在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课题遇到困难时,他从来不会加以指责,而是说起自己读博士时候的故事来鼓励他们。有学生去日本交流开会时,他有时间就会亲自去接,带学生熟悉环境,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是否习惯。

在中国从事三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田村幸雄教授对中国学生的好学精神有着很深的体会:“中国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好学精神,我认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渴望去国外学习,留学欲望很强烈,希望能在世界的范围内展示自己的能力。”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