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人民网】加速建设双一流 科技创新将成重庆大学的一张王牌?

人民网作者 : 陈琦,黄军

阅读 : 0
摘要
人民网重庆10月11日电 今年1月,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在月球上试验成功,月球上长出了第一片绿叶,引发全球重点关注和热议。这片绿叶不仅是人类探月工程的重点进步,也充分展现了重庆大学的科研实力。

201910111647247941953.jpg

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在月球上试验成功,月球上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重庆大学 供图

当前,走进90周年的重庆大学正加快科研创新的脚步。除了“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在量子科学、超瞬态科学装置、太空电站等领域,重庆大学也积极布局。科技创新能否成为重庆大学的一张王牌?近日,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详解重庆大学的科技创新之路。

发力基础研究

量子、超瞬态科学装置、航空航天、生命科学……

明炬说,重庆大学这几年的科研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在月球上长出第一片绿叶的试验,既有科普性,也有探索性。

“重庆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正处在快速增长和孕育期的阶段。现在我们正结合重庆大学的发展态势,重点在几个方面发力。首要的是进一步加大在基础研究上的推动。”明炬说。

众所周知,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也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对于双一流高校建设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础研究发力在哪些方面?明炬介绍,第一个是在量子材料和量子器件上,今年重庆大学新成立了量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第二个是在国际前沿水平的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

何为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明炬说,它的特点,一个是超快,一个是瞬态,它是一种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物质探测手段。

据悉,该装置通过对光子和电子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对物质形成超快过程的认知过程,也可以对超快物理、材料和生命科学提供全新的分析手段,为物质科学开展深度研究提供新的重大发现机遇。

明炬介绍,这种探测手段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它可以观测到粒子的一些基本运动过程和轨迹。

未来哪些领域可以应用超瞬态科学装置?明炬说,比如物质的结构分析、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生命科学中生物分子的迁移、新型和未来电子的器件的设计和分析、精细表面材料的分析表征等等。

“这是很重要的基础研究装置,它提供的是在极端微观的条件下探测物质的手段和条件。”明炬告诉记者,这个装置的建设也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还在前期技术论证和技术预演阶段,建成后将是在国际上具有独创性、特色型和先进性的基础研究装置。

除此之外,重庆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正围绕植物遗传表征、分子生物生理、免疫等前沿方面,在化学领域,主要聚焦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方向开展研究探索。

基础研究之外,就是服务好国家重大需求。明炬说,重庆大学在推进一些与航天航空相关的重大科学任务,在先进制造、智慧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都有布局。

在社会发展领域的科研涉及以山地为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发展、医学和健康等。在人文社科上,重庆大学也在大力推动经济、管理、人文、历史等与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相关的研究。

201910111647426342069.jpg

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 重庆大学 供图

学科加重大需求为导引

打破学科壁垒 优化科研评价和考核指标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不能简单地结果论,也不能不看结果。如何去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让科研见得到成果,让科研造福于社会?

“我想要讲一个观点,重庆大学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科研起到了支撑和引领的作用。”明炬说,高等教育的科研进入了新时代,要从传统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进入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随之而来的,对于科研的方向指引、组织管理、评价指标都会发生变化。

怎么做?明炬说,要深入挖掘潜力,激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重庆大学从人才评聘、团队考核等方面,采取了激励措施,提供了保障条件。

同时,对外向各个方面拓展,紧紧抓住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把重庆大学的科研与国家的重大需求、与企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吸引相关科研团队和人员来重庆大学工作。另外,还要通过跟地方、企业、行业合作,拓展建立联合的研究机构。

明炬特别强调,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激发科研动力,要把科研从原来单纯的学科导引变成学科加重大需求导引上来。

“要知道,解决一个重大问题不是一个学科可以完成的,需要跨学科、学科交叉。”他说,以往很多科研都限制在一个学科里,因此,重庆大学要打破学科的壁垒,建立以学科加重大需求为导引的多学科支撑科研体系。同时,进一步建立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建立专职科研队伍,成立专职的科研机构,承担重大任务。

此外,重庆大学也在优化科研的评价和考核指标,更加注重科研的实际贡献和未来的潜质。

看差距找不足

全面加强中强化特色科研 建好平台助人才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的不断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的应用已经成为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品牌与标志。

在基础研究和服务重大需求等多个维度布局发力的重庆大学,需要多久才能让科技创新也成为其王牌和亮点?

明炬想了想说,从未来10年的发展来看,重庆大学的科技创新水平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当下,对重庆大学的科研来讲,一方面是全面推进,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动特色科研的发展。

比如,在重庆大学具有较强优势的传统工科领域,机械、电气、能源、采矿等领域,未来会重点推动工程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在建筑领域,会推动其与智能化、信息化的融合。

明炬也坦言,重庆大学目前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内顶尖高校还有差距,“重庆大学正处在3个‘期’,从原来传统学科为主导向新学科转变的转化期,从快速增长到高速增长的换挡期,以及新老体制的更替期。”在他看来,搞好科研不是一个科研人员或者团队的事情,与高等学校整体的办学体制、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他强调,重庆大学的科研水平一直在进步,但现在不是看你进步不进步的问题,而应该是加速进步。

另外,搞好科研还需要高水平的科研平台,需要好的科研环境,明炬认为,这些方面都是重庆大学接下来需要去努力找差距和补不足的。

“我们现在正重点从这些方面去做。一是加快学校综合改革,包括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二是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吸引与培养。三是优化现在的平台,把每一个科研平台尤其是国家级平台建好,让科研人员有更大更好的舞台去施展才能。四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学校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及学术氛围建设。”明炬说。(陈琦、黄军)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