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日报】2020年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趋势

重庆日报作者 : 李星婷

阅读 : 0
摘要
2020年,重庆市有毕业生的高校共67所,有23.5万名毕业生,比2019届约增加1.1万人。其中,研究生约1.9万余人,本科生11万余人,专科生10万余人。∵  这些毕业生都去哪儿就业了?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访发现,高校毕业生更青睐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兴产业,不少人积极主动选择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体现了个人职业规划与社会、时代、国家需要结合,与家国情怀结合的就业特点。∵  顺应时代发...

微信图片_20200825102504.jpg

2020年,重庆市有毕业生的高校共67所,有23.5万名毕业生,比2019届约增加1.1万人。其中,研究生约1.9万余人,本科生11万余人,专科生10万余人。   

这些毕业生都去哪儿就业了?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访发现,高校毕业生更青睐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兴产业,不少人积极主动选择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体现了个人职业规划与社会、时代、国家需要结合,与家国情怀结合的就业特点。   

顺应时代发展   

投身信息化等新兴产业   

“尽管我不是重庆人,但是我看中这里的发展机遇,所以我选择留在重庆。”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卓越工程师班的秦梓文是山东人,他告诉记者,大二时,他就和同学一起,先后参加了2018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和2018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二等奖。   

毕业后,秦梓文选择了重庆一家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从事安防产品研发的一流企业。因为个人能力突出,刚毕业的秦梓文被招聘为工程师。   “

团队里不乏重大、厦大等名校毕业的学生。”秦梓文说。近年来,重庆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政策吸引了不少高校毕业生留在重庆。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生王一才便是其中之一。   

王一才本科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念本科时,她就和车辆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尝试了开发语音支付、车载导航等方面的项目。由于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感兴趣,读研后,王一才认准“艺术+科技”的方向,着力于将传统的视觉艺术用数字媒介进行创新表达。   

他们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里的壁画进行数字化处理,让那些精美的壁画可以像电影一样“动”起来;他们对重庆市海量的脱贫攻坚数据进行可视化“云”表达;他们不断推出数字艺术特展、跨媒介艺术之夜等项目作品,备受欢迎。   

事实上,今年,人工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应届生备受企业关注。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的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学生需求比高达8∶1。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的企业招工名额缩减,但国家很快出台了很多指导帮扶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招工。考研、专升本、公务员、西部计划等招录名额都有扩大。”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辅导员告诉记者,在这些措施激励下,目前,大部分毕业生都已落实工作,尤其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毕业生,更为抢手。机械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也有意识地辅修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科目,或是参加互联网企业的实践项目,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竞争力。   

发挥自身所长   

服务乡村建设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是迷茫的一代,而我觉得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方向,找到自己心之所属,才能坚定地向前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全科教师专业学生余才维毕业后,到万盛经开区一个乡镇当了一名教师。   

这位综合成绩排名全年级第一的女孩,大二的暑假就在家乡万盛区煲堂村的暑期社区学校,义务给孩子们授课。她一个人承担书法、音乐、舞蹈等7门课程的教学,带孩子们去观察山里的动植物、用拍打的方式感受音乐节奏……受她感染,她的同学后来也加入到这所学校的义务支教中。   

“乡村的孩子很缺乏专业的老师,作为一名全科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职业的意义。”余才维说。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下不少高校毕业生的选择。记者了解到,今年,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5所高校,共有约1200名全科教师和余才维一样奔赴重庆各地的乡镇,即将成为当地中小学教育的新力量。   

今年重庆医科大学有100多名全科医生专业毕业生,他们在重医附一院等10个国家培训基地接受3年的规范化培训后,将奔赴云阳、万州、彭水等区县的乡镇医院工作。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两所医药高专每年为重庆培养数千名医药卫生人才,其中70%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   

西南大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高校,今年同样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如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毕业生刘潺,大一时就参加了学校的支农社团,并参加了“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组织的乡村调研活动,正是这些经历,让刘潺觉得从事乡村建设工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刘潺选择回到家乡酉阳,带领乡亲们用抖音等平台推广家乡文化和各种特产。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校有2500多名毕业生,涵盖农林牧渔、兽医、水利等各个专业,70%涉农专业毕业生选择到乡镇、合作社等基层就业,发挥所长,服务乡村建设。   

哪里需要去哪里   

支持边远地区建设   

在走访过程中,重庆日报记者还发现,不少大学生选择到边远地区就业。   

毕业于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张颖怡是陕西人,目前在甘肃嘉峪关一家光通信企业工作。她所读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信息类专业,涉及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也是人工智能和通信专业交叉的前沿学科。   

这家企业位于茫茫的戈壁滩上,只有周末张颖怡才能和同事回到嘉峪关城里。和张颖怡一道去这家企业的,还有她的同班同学,重庆人万勇。   

最初,一些亲人和朋友并不理解他们的选择。对此,万勇表示:“这家企业是光通信领域的佼佼者。好男儿志在四方,应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事实上,张颖怡和万勇的选择并不是个例。今年,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到新疆喀什地区、西藏昌都等地的边远乡镇卫生院就业的毕业生有33人。滕波、龙生前、唐芳、钟志豪……他们有的是中共党员、有的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前往边远地区,支持祖国的建设。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出生于1998年的唐芳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支援前线的医护人员让自己深感职业的光辉与神圣,“边远地区的医疗力量相对薄弱,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所学为人民的健康尽一份力量。”   

来自市教委大中专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有大学毕业生报名参军10958人;非西藏生源到藏就业的人数为184人,非新疆生源到疆就业的人数为899人;参加中央或地方基层项目的人数为1319人。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