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重庆大学“智”慧赋能推进工科革新“登峰”
中国教育新闻网作者 : 胡航宇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胡航宇 特约通讯员 赵深艳)施工现场,机器人正按照计算机智能设计出的房屋结构图建造房子;工厂里,机械设备可以像人一样拥有思考、决策的能力,实现智能制造;庞大的电力能源系统中,电力设备可以智能感知,为人们提供经济节能的供电方式……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庆大学利用人工智能和传统工科深度交叉融合,让学科契合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述场景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的画面,而是现实。
联手攻关智能建造
“未来的建筑,是以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的绿色建筑。”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绪红院士在谈到未来建筑发展趋势时说道。
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智能建造的水平还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人工智能与传统建筑行业的结合将大大提高工程建造效率,降低人力投入,提高建造质量,随之带来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也将大幅提升。2017年,周绪红院士组建了一支来自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相关学科的研究队伍,在全国率先开展建筑智能建造理论及技术的研究。
当年暑假,正在新加坡参加学术会议的冯亮接到周绪红院士团队项目负责人刘界鹏的邀请,两人一拍即合。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冯亮一直致力于智能计算、机器学习等研究,“与建筑和土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行业落地的机会。”冯亮说。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华建民介绍,目前,土木工程学院还在广泛与机械、光电等专业或学科进行融合,共同探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学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我们也在主动参与重庆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中,涪陵中科大厦等建筑的修建都有我们的身影。”
让机械拥有“最强大脑”
“在我们研究的智能无人工厂里,人的思考推理、突发灵感创新以及决策能力和计算机的大容量储存、快速计算能力有机结合、各取所长,工厂的生产线将更加智能,甚至可以自主运行。”重庆大学副校长王时龙教授目前正带领团队,依托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该项目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传统制造业升级为智能制造攻克理论和技术难题。
为工厂赋予信息感知、智慧决策、精准控制、学习提升的能力,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生产线可以主动‘报告’,什么时候该‘体检’、什么时候要‘治病’……”作为项目研究人员,机械学院青年教师杨波对智能化无人工厂的远景满怀信心,智能化生产线的自我评估、自我表达,都将通过人机物三元世界的全面融合和协同运行来实现。
据介绍,目前,学校机械学科很多项目与数学、软件、计算机、自动化这些学科都有深度融合。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一个试点,去年,学校开始招收的机器人本科专业除了机械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自动化相关课程。
老牌专业强势引领突破
世界首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集电网、风力机、飞行器覆冰研究于一体的“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防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我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将建成为国际最先进、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无线能量传输与环境安全科学设施大科学工程”,打造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的研究中心——这些都来自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院副院长杜雄介绍,学院致力于打造智慧能源相关交叉学科的公共和共性平台、顶尖创新研究基地。
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破解学科老化问题,电气工程学院以“智慧能源”一流学科群建设为引领、以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学科间的交叉研究,不断开展与物理、化学、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及大数据等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研究,实现学科互补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
“建设一流大学,首要的是建设若干一流学科。我们鼓励优势学科做大做强,整合强化一流学科高地,大力加强理科、基础文科、医科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建设。”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介绍,学校正在实施“工科革新登峰行动”,加大力度推进传统工科的方向凝练和现代化改造,打造一流顶尖学科,实现在厚重学科高原上凸显学科高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