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第1眼原创】护航“绿色冬奥” 重庆大学“科技冬奥”团队牵头搞科研

第1眼原创作者 : 肖洁 蔡强

阅读 : 0
摘要
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为贯彻新发展理念,除速滑馆、冰立方等少量永久性场馆外,绝大部分的观赛、生活、医疗等赛事保障基础设施均以临时设施为主。那么,如何保障设施安全呢?重庆大学发挥学科优势,牵头承担了“科技冬奥”多个重点课题项目,为这些大规模、大体量的临时设施安全保驾护航。

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为贯彻新发展理念,除速滑馆、冰立方等少量永久性场馆外,绝大部分的观赛、生活、医疗等赛事保障基础设施均以临时设施为主。那么,如何保障设施安全呢?重庆大学发挥学科优势,牵头承担了“科技冬奥”多个重点课题项目,为这些大规模、大体量的临时设施安全保驾护航。

1.png

冬奥会的临时设施大多都建在钢制脚手架上,因此,每一个连接点的安全牢固就非常重要。在脚手架上的每一个“关节”部位,都插有4片插销来实现固定和链接。

2.png

据介绍,仅在冬奥会延庆赛区,这样的小插销就多达十万枚,人工检测耗时费力难以实现。重庆大学“科技冬奥”团队特意研发了一套设备,用无人机给脚手架做“体检”。每一片插销被涂上了特有的反光材料,安装是否到位,系统能够快速识别。

3.png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科技冬奥”团队成员胡䶮高介绍,场地气温是零下40多℃到零上,这个反光漆不会出现开裂、起泡这种脱落的现象,能够快速地通过无人机进行识别,如果插销安装到位,它是看不到这个油漆的,哪些插销安装不到位,无人机能够及时报警,后续人员能够到这个指定的点进行维护。

4.png

除了安装,保障临时设施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也至关重要。为此,重庆大学“科技冬奥”团队成员研发出一套检测体系,通过在临时设施上安装温度、湿度等环境传感器,以及振动、倾角、应变等结构响应传感器,能够随时对临时看台进行“健康体检”。这样的检测设备,在北京冬奥会崇礼和延庆赛区,就一共安装了30套。

5.png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科技冬奥”团队成员孙瑞说,观众观赛可能会有一些跳跃,会振动超限,加速度传感器主要就是在针对这种工况,来对临时看台上的安全状况进行预警,后台运维平台对它的实时监测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当这个信号超过之前的一个阈值之后,就会在平台上进行预警。

6.png

此外,冬奥赛场需要在山区复杂坡地地形上建设大量高柔临时设施,它们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因此,重庆大学“科技冬奥”团队成员,还结合场地地基土特点和上部荷载作用特点,研发了适用于严寒山区、大面积复杂结构荷载的抗冻融循环冻土地基快速处理专利技术。

7.png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科技冬奥”团队成员杨忠平告诉记者,冻土深度大概是在0.85米到1.3米,在这个厚度上面,冻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一些融沉和冻胀,他们采用了一个隔离套的方式,把冻融的土和桩的承载部分隔离开来,从而保证它的承载力,也保证架体的稳定性。

8.png

与此同时,这种新型桩的桩身采用螺旋叶片式设计,便于机械旋螺钻进施工,单桩施工仅需十余分钟。

9.png

杨忠平对第1眼记者介绍说,“这些桩是可以回收的,赛事结束之后,我们把它反旋出来,到另外一个场地,可以继续使用,从而达到“绿色办奥运”的这样一个理念。”

10.png



来源:第1眼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