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原创】围绕智能网联汽车 这位院士在重庆大学“开讲了”
第1眼-重庆广电作者 : 卿一学 王琬迪
6月28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及人才需求与培养讲座在重庆大学虎溪小剧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作为主讲人,向在校师生们分享了他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一些心得。
李克强院士198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95年获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2016年担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现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推进专家组组长、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是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技术体系的提出者与推动者。
本次讲座,李克强院士主要从智能网联汽车概述、国际发展态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与培养和愿景五个方面展开。
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是集成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如今,汽车工业迎来了汽车交通系统4.0时代,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到信息化,汽车工业每次都发生重大变革,而技术变革的背后是人才辈出。李克强院士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它是自动驾驶汽车和网联式汽车融为一体的新产品、新模式、新生态,是新一代AI技术的典型应用。其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从单车到多车到交通的点线面拓展,与融合感知、行为理解、驾驶决策、协同控制的技术融合,分别形成了十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阶段AI技术解决的层面依旧较浅,亟待突破,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AI2.0的未来智慧出行系统。
李克强院士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进行解释,智能网联汽车分为五级,完全自动驾驶为第五级,是无人驾驶系统的终极目标,全球仍然在探索当中,现在第三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已进行商业化,如果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将对交通产业产生重大变革。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李克强院士对主要地区进行一一阐述。联合国成立的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聚焦在L3级自动驾驶车辆;美国强调技术创新和系统应用;欧盟建设了C-ITS系统;日本依托社会5.0大系统,拟将人、信息、物品融为一体,将车、交通、城市融为一体;中国顶层规划及产业政策日趋完善,同时强调网络安全与融合发展,技术研发逐渐进入商业应用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从测试验证阶段逐步进入到示范应用、大规模推广新阶段,地方政策创新推动,积极探索多种场景的自动驾驶应用服务。
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面对全球发展趋势也建立了发展战略。李克强院士说明,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的两大特点——多技术交叉和跨产业融合、区域属性和社会属性增加,中国进行了路线创新,打造一套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化的方案更具有本地属性,能够实现统一的安全管理,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符合中国联网运营、符合中国新体系结构,允许打造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同时李克强院士强调,计算机基础平台的建立将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详细介绍了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系统系统的运行原理,并对该系统融合应用效果进行举例。
李克强院士对学科变革、人才需求以及未来知识点进行布局分析。李克强院士列举了智能网联汽车需要的关键技术,强调数字孪生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条件。汽车行业变革将引发车辆工程的学科内涵新变化,需要培养相关人才来解决前瞻技术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缺口巨大,数量供给严重不足。之后,李克强院士通过对比产业和行业需求并进行梳理,总结出高校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交叉融合的基础理论体系。
最后,李克强院士强调三点,“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代ICT、AI技术与汽车交通系统结合的产物”、“智能网联汽车是产业变革级交通强国建设重要战略方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并指出,机械具有重要社会需求背景,是一个极具特色和魅力的学科,未来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是“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交叉性的、具有挑战性的、经典创新性的学科,希望高校在这个领域一定要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