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日报】 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在渝举行

重庆日报作者 : 贺子桓

阅读 : 0
摘要
4月8日,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主论坛之一——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000余名院士、专家及教育界代表,围绕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发展等展开了探讨。

高校实验室建设不仅体现一所高校的办学育人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4月8日,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主论坛之一——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000余名院士、专家及教育界代表,围绕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发展等展开了探讨。

1.jpg▲4月8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现场。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高校要把实验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高校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重要平台,还是高校重要的硬件设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如何推进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此,他分享了几点自己的认识。


2.jpg▲4月8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现场。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首先,高校实验室要成为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周玉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硬件平台,是培养青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设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基地。

在他看来,高校要把实验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实践,特别是引导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其次,周玉认为,高校实验室要成为推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科教优势,推动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增强实验室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探索完善灵活多样的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建立更加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他说:“我们要推动科研与教育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把科研优势资源更多地转化应用到人才培养上来,切实提高高校科学发展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他还表示,高校实验室要成为加强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实验室交流合作,把高校实验室建设成为先进的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基地。


3.jpg▲4月8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高层次思维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

“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作报告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在他看来,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关键,之所以要上大学,是因为大学里有导师和实验室(平台),因此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4.jpg▲4月8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现场,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进东发言。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那么,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高层次思维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这其中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他认为,如果没有高层次思维思辨能力,学生就做不好创新,不会有创新能力。这对于高校老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高校还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包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自学能力等。只有做好了高层次思维思辨能力培养和技能培养两方面,才能让学生拥有很好的创新能力。

论坛上,赵进东还分享了一项有关中国高校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和进步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美国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在大学第一年时相似,但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在大学的前两年没有进步,后两年则有明显退步,而美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在大学后两年取得很大进步。

“开展理工科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我们有8个维度的举措,实验室建设是重要举措之一。”他表示,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全国高校拥有实验室5.75万个,实验室面积4.72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达到4.476亿元。这些科研平台应当更好地用于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让高校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独立思考、研究性学习。

在他看来,很多东西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学生去研究探索,这样才能做真正的科研,做出真正的成果。

以“蜻蜓模式”培养适应、驾驭、引领、主导未来的“领导型”人才

“我们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放共享的发展目标分类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特色实验室教学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充分凝聚合力的基础上展现特色,助力实验室发展,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论坛上,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教授作了题为《设备提质助力实验室发展,平台增效加速“双一流”建设》的报告,分析了大型仪器设备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起的基础支撑作用。


5.jpg▲4月8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现场,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讲话。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他介绍,实验室是高校组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科学研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重要基地,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基地。目前,重庆大学建立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实验用房12.1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5.4万台套。

同时,重庆大学构建了实验实践育人机制、实验室育人平台、实验教学育人模式、实验教学育人体系、实验实践育人队伍、实验实践育人文化“六位一体”实验实践育人体系,提出十大实验实践育人元素,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实验实践教学全过程,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学实验条件,就要不断提升教学实验室资源及条件建设。”卢义玉表示,近年来,重庆大学以支持创新、鼓励特色、资源共享、效益导向为原则,加快教学实验室建设。新增仪器设备2202台套,支持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138台套/年,新增或改进实验教学课程86门,新建或更新全校11%的实验课程,受益本科学生达到11000余人,本科学生受益面达到43%。


6.jpg▲4月8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六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现场。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大学还积极构建了学生交叉创新中心,打造人才培养的新平台。“我们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称作‘蜻蜓模式’。”他表示,正如古诗所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希望培养的学生就像早早察觉小荷尖角的蜻蜓,拥有对未来科技前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和捕捉力,成为适应、驾驭、引领、主导未来的“领导型”人才。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