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大学子三下乡:实地考察出真知,暑期实践收获丰

日期 : 2019-07-29
摘要
重庆大学“走近生态”实践团在长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之后,实地调研了泉州市的部分城区和乡镇,考察泉州市的垃圾分类现状,成员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有了许多收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庆大学“走近生态”实践团在长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之后,实地调研了泉州市的部分城区和乡镇,考察泉州市的垃圾分类现状,成员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有了许多收获。

“理论和实践截然不同”

七月中旬,成员于惠安县集合,规划调研路线,讨论考察内容,尽管前期准备较为充分,在几天的调研过程中,成员们还是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大不相同。

在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方面,成员就遇到了一点小挫折。“面对素不相识的人,该如何开口是一个问题,怎么样能让他听进我们所说的话又是另一个问题。”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的郝小瑜同学如是说。宣传时,成员分别深入惠安县的两个小区,利用提前做好的宣传手册在垃圾桶处为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做分类知识的讲解。来自新闻学院的康如诗同学表示,“宣传前期确实是有一些尴尬,面对居民有点胆怯不敢开口,有时候还会被拒绝,着实有一点不知所措”,但她同时也对此感到庆幸,“虽然与预期有所不同,但在多次尝试之后,也不再那么羞涩了,大部分居民很热情友善,仔细阅读了手册内容,也向我们询问了垃圾分类的一些内容。”

其中,居民陈女士对于实践团的垃圾分类宣传很感兴趣,她不仅询问了实践团此次调研的目的和准备过程,还与实践团成员聊起了社区内的垃圾分类情况。陈女士作为社区内居委会的一员,对于社区内情况较为了解,从她口中,实践团的成员也了解到,当前社区内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居民家庭中垃圾还未分类投放,大多数人都是将生活垃圾直接投入楼下垃圾桶,与此同时,社区内的垃圾桶仍采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传统式垃圾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成员对此一一记录。

实践团在上午和下午的时间调研,于晚上针对考察内容进行讨论,并对第二天的行程和调研方式进行相关的调整,同时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对居民常问的问题答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理论和实践的天平中,他们逐渐找到了平衡点。

“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几天的调研走访后,成员们已大致了解了泉州市目前的垃圾分类情况。在对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后,工程造价专业的伊蓓蓓同学表示,“数据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我们也从中发现了泉州市当前垃圾分类的不足之处,但发现问题还不够,重要的还是解决问题,这也是小组成员内一直在探讨的关键点。”

对于如何解决问题,成员们除了线上收集资料外,还进行了街头采访和社区、垃圾处理厂走访。成员们表示街头采访能够收集广大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社区、垃圾处理厂走访则能够听取更专业人士的建议。积累了调研前期的实践经验,团队成员在采访过程中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整理针对垃圾分类不足的对策时也更加顺利。

“团队协作最重要”

在问及实践考察中最大的收获时,团队成员都谈到了一点——团队协作。“走进生态”实践团于前期策划中就有了明确分工,实地调研中,团队成员采用两两合作形式,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考察,一人负责宣传采访,一人负责记录,保证调研的效率和质量;讨论过程中,他们也针对各自调研情况提出见解和疑问,互相解答,亦或是共同探讨问题答案,求同存异,团队氛围十分和谐。

“很感谢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才能使调研有趣而又有所收获,和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就好像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了”,“在调研的这些天,泉州天气非常炎热,走的路多了也非常疲惫,一路上团队成员都非常照顾我,给我递水还为我鼓劲,自己也感觉没有那么累了”,“最开心的是大家的思想都很活跃,每天最期待的还是讨论环节,在成员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自己往往也会有所思考和联想,思想碰撞往往能有不一样的新点子,这让人非常激动”……提起团队协作的收获,成员们便有了说不完的话,在他们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他们在实地调研中满满的收获。

大学生三下乡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在重庆大学“走近生态”实践团的身上,我们看见的是三下乡活动的意义所在。当他们尝试探索一个新的领域,当他们寻找理论和实践的平衡点,当他们慢慢寻觅问题的解决方式,当他们逐渐领略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当他们感到有所收获时,我们也相信他们有足够的力量为绿水青山有所贡献,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