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法学院黄锡生院长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专访 法学教育要注重两个“有机结合”

作者 : 法学院 杨练

日期 : 2017-11-29
摘要
2017.11.29,法学院黄锡生院长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专访:法学教育要注重两个“有机结合”

2017年11月29日,法学院黄锡生院长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专访,就法学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现全文转载如下。

 自恢复招生以来,重庆大学法学院依托学校传统工科背景,教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不仅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还在环境法、建筑法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从4名法律老师、28名经济法本科专业学生,到教职工68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自恢复招生以来,重庆大学法学院不仅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还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等。

重庆大学(简称“重大”)法学教育有何渊源及突出特色?日前,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就此专访了重大法学院院长黄锡生。他说,法学教育要“教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发展法学科与非法学科的有机结合。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传德、相机诱导”。

 始建于1945年

记者:据了解,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法学院建于何时?

黄锡生:重庆大学法学院始建于1945年,是当时重庆大学六大学院(文理工商法医)之一,下设法律系、经济系、政治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家罗志如、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潘大逵曾任院长。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也曾在本院执教。

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调整,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四校的法学院共同组建成立了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重庆大学恢复法学本科招生,隶属于贸易及法律学院,1998年设立法律系。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重庆大学,成立新法律系。同年,我院成功申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法理学硕士点。2002年,重大法学院恢复成立。

记者:您好像1995年就到重庆大学执教了,当时重大法学教育情况如何?

黄锡生:我是1995年7月从重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调入重庆大学的。当时,我校法学教育处于初创阶段,只有4名老师教法律,且多数不是法学科班出身。其时,重大法学教师收入很低,每月不到500元。很多法学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到重大工作。第一届,我们学校只招录到28名经济法本科专业学生。 

四个阶段

记者:恢复本科教育后,重大法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黄锡生:恢复法学本科教育后,我校经过20多年发展,除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外,已建立了国家“985”工程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学科位列全国第11名第17位。2015年,我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进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治研究方阵(国家智库)”。同年,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

自1995年恢复法学本科教育以来,我校法学教育大致上可以分为“初创起步”“快速发展”“完备发展”“内涵发展”四个阶段。

1995年至2000年,为初创起步阶段。该阶段,我们重点搭建了学校的法学教育基础架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如何整合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培养方案,谋划学科发展,构建内部管理机制等事务展开。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并入重庆大学后,我校法律系教师达20余人,学生400余人。同年,我校成功申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法理学两个硕士点。

2001年至2005年,是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大力引进人才,建设独立平台,扩大发展规模,提升社会影响力。2001年下半年,我校成立法学院筹备小组。经过半年时间筹备,2002年6月16日,我校法学院正式挂牌。2005年,我院学生人数达1000多人。同年,我们成功申报环境法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这被法学界称誉为“重大法学现象”。

2006年至2010年,为完备发展阶段。该阶段,我们积极充实师资队伍,夯实学科基础,扩大研究生规模,完备教育平台。2006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获得法律硕士授权点,2008年获得法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成为重庆大学“985工程”建设单列学科。至此,我校法学教育学科平台已搭建完毕。这也标志着重庆大学法学教育进入全新阶段。

2011年至今,为内涵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学科团队,有效配置资源,构建“点-线-面”发展模型,打造特色高地。近几年,我们引进了20多位人才,积极发挥环境法学科交叉学科优势和龙头学科的作用,以科研反哺教学。2011年建成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起,我院连续5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平均每年发表CSSCI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获批了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等国家级基地和两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平台。目前,正在进行的“双一流”建设,必将为我院法学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打造更高发展平台。 

注重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

记者:据媒体报道,2009年全国法学类专业校、院、系已发展到630多所。贵校法学教育有何突出特色?拿什么吸引大家报考?

黄锡生:长期以来,我们依托重庆大学传统的工科背景,注重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其中,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建筑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的表现,已得到法学界普遍认可。

首先,重庆大学是“985”“211”院校,最近又入选了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这无疑为重大法学院提供了较高的发展平台,使其可以获得更多教育资源。其次,我们法学一级学科已进入重大“一流学科重点培育行列”,并在2017年获批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还建有国家“985”工程研究基地等。在科研实力方面,我们已连续获批五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在整个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令人瞩目的。

在法学教育方面,我院一直秉持“法古今圣贤修身养性、学中外智慧治国安邦”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基础扎实、实务熟悉,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院现建有多个创新实践教学团队,设有一个法学实践教学中心,一个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两个模拟法庭、多个案例讨论室,并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法学教育实习基地。

此外,我院历来重视辩论文化。近年来,学生辩论队在“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大赛”“全国模拟环境法庭大赛”等国际性、全国性辩论赛事中表现突出,多次名列前茅。

师资队伍方面,我院现有教职工68人,博士后进站30余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4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达85%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比达70%以上。目前,我院现有本科生近500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外国留学生20余人。

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记者:近年来,贵校法科毕业生就业率如何?学生大多在什么岗位就业?原因是什么?

黄锡生:近年来,我院本科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就业去向有所不同。本科生中,大多首选读研,其次多选择进入银行工作或考公务员。当然,也有人选择进入国企或民营公司工作。研究生中,大多首选进入国企、银行或考公务员,有的进入律所或公司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有的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留学深造。

我认为形成这种就业状况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就本科生而言,或因其薪资待遇不理想、就业面相对较窄,或想通过读研提高自身竞争力。研究生因为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思想认识、知识储备、实践能力,所以择业选择相对分散,大多会基于自身职业前景考虑而选择自己向往的岗位。

记者:我国正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这对法科毕业生就业有哪些影响?贵校打算如何应对?

黄锡生:司法体制改革对于法科毕业生及法学院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比如: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提高了法科毕业生进入检察官、法官序列的门槛。但它没有堵塞法科学生进入其中的通道。有志成为法官、检察官的学生,依然可以考入法检系统,先从司法辅助人员、书记员、助理法官、实习法官等做起。

对法学院来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迎合法治社会的需求,力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充分适应社会变革的优秀法律人才。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会从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法务实践等方面去培养人才,尤其是创造更多与法检系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理性地适应这一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