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晨报】站起摘草莓 停车量翻倍 这些大学生发明的黑科技厉害了

重庆晨报作者 : 杨辛玥

阅读 : 0
摘要
近日,由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

近日,由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

本次比赛中,重庆大学学子的“黑科技”获得了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的好成绩,其中更有两项作品被推荐参加“中国好设计”奖项评选,创历史新高!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703所高校的5276项作品参赛。在花样繁多的作品中,究竟是怎样的作品,能够经历重重选拔,最后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呢?

1.jpg

让停车不再拥挤:

凸轮—连杆双层停车装置

如今,购买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停车难的背后,停车时所带来的占道、拥挤问题也屡见不鲜。为解决这一问题,叶红运和组员们研制出了一款车库,并且使得原路面侧方位停车效率达到原来的两倍。

这一新奇的设计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臂,将车辆置于设计好的支撑架上,从而让车辆在竖直举升的同时,不影响下方车辆的停放。并且,该装置所使用的刹车电机具有断电自锁功能,为停车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设计和加工的过程中,叶红运和组员们遇到过各种各样难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件作品做出来后出现了装置卡顿问题,经过讨论发现了问题出在滚子上,随后我们很快重新规划了凸轮形线并改变了凸轮滚子配合公差,将凸轮的材料换用锰钢之后,终于解决了问题。”叶红运说道,“其实这之中的难点不仅仅来自于学业的压力,还有团队的配合交流,好在大家都比较齐心,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做出最大的努力,最终取得了令我们满意的成绩。”

2.jpg

狭小空间再利用:

单立柱梳齿交换式无避让立体车库

“经调研,我们发现市面上已有多种类型的停车装置,但却没有针对路边空间的小型停车库。因此我们想要做一款停车装置,更加充分的利用路边资源。”小组成员陈敬福说道。

从外表上看,这款“三层六车位”的车库,像极了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中的产物。在电机的驱动下,汽车将会先后完成取车和停车两大步骤,利用天上的空间对停车位置进行再划分,在保持较少占地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地面资源,使得原本狭窄的仅容两台车辆停放的空间足以容纳下六辆汽车,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当今居民普遍面临的停车难问题。

对于学业紧张的陈敬福和队友们来说,机创比赛从一开始就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中有四个人都是实验班的,当时每周都有考试,很少有时间往工程培训中心跑,校赛的失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那段时间,我们都对国赛不抱什么希望了。”陈敬福说,“后来组长王玉龙说,都走到这一步了,再怎么也得拿个市赛的二等奖回来吧?于是大家又鼓足一口气,纷纷挤出时间来完善作品。最后能拿到国赛一等奖,其实我们内心都感到很惊讶,觉得运气有点好过头了。”

3.jpg

轻便的草莓采摘小助手:

草莓分类采摘一体助力装置

采摘可口却娇弱的草莓,一直是困扰果农们的难题。弯腰捡拾费时费力,利用工具却又怕误伤草莓。在本次大赛上,一款简单、轻便的草莓采摘装置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件外形奇特的草莓采摘装置内部暗藏着重大别样的智慧。可延伸式杆体构造,可以使得不同体型的采摘者,在直立站姿的情况下完成对草莓的采摘。V字型的开口下端隐藏有锋利的刀片,在引导草莓进入下端区域的同时也可以完成对草莓的切割。内部的凸轮横向刀则负责辅助草莓的切割工作,防止草莓梗上翘导致切割质量下降。

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款作品最初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挖掘机的挖斗。“我们发现,挖掘机的挖斗并没有很高的动作要求,在挖土过程中土壤不会倾泻下来。但是挖土结束后,土又会从后端放出,这与我们草莓分类采摘的目的不谋而合。”刘巍说,“同时我们在测试过程中也发现杆体的重量在实际操作中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又考虑更换了更加轻巧的材料。”

4.jpg

横空出世的菠萝采摘器:

“菠千斤”小型背负式菠萝采摘机械

在本次大赛给出的众多题目中,菠萝采摘的劳动强度无疑是巨大的,而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菠萝的采摘机械。于是,设计一款菠萝采摘机械便成了朱倪黎和小组成员一开始定下的目标。

这款菠萝采摘装置利用它独特的背负式结构和平衡器,良好地解决了我国目前菠萝种植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采摘问题,同时也利用平衡器大大降低了菠萝采摘过程中手臂的承重。

采摘者只需背上背包部分,手持采摘部分,打开夹持切断机构并靠近菠萝,利用凹形槽大致定位菠萝的位置,便能轻松完成采摘任务,省时又省力。

谢涵韩从大一时就对机创比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很想通过这样一场比赛来积累理论课上学不到的经验。“很多时候,理论与实践会产生偏差。我们在研制成品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影响‘省力’这一关键要素的问题,在这一关键点上也费时最多。”谢涵韩说,“比赛过程中,我们观摩了同类型的参赛作品,发现只有我们的作品可以达到人手几乎不承担手持部分重量的效果,这一点让大家都很高兴,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5.jpg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通讯员 石杰逊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