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科创平台加速建设 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合力
重庆日报作者 : 李星婷 白麟
肖庆华
王茂春
明炬
卢红
主持记者:李星婷 白麟
访谈嘉宾:
荣昌区委书记 卢红
南岸区委副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王茂春
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肖庆华
重庆大学副校长 明炬
核心提示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快科创平台建设,丰富完善“一城多园”模式,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高起点创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高效率推动“一区两群”协同创新,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如何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多平台共建、多种力量汇聚的创新合力?5月21日,重庆日报邀请相关区县、园区、创新平台、高校负责人做客重报圆桌会,从要素集聚、平台打造、创新生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做亮科学城这张城市功能新名片
聚焦科学主题 持续积蓄创新动能
科学城将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强化与各片区的协调联动,力促形成“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
“科学城始终聚焦科学主题,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持续积蓄创新动能。”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肖庆华说,科学城按照“建平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提品质”的思路,致力打造重庆科技创新的引领性力量,布局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吸引各类创新主体入驻,开展高水平创新活动,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促进科学城与大学城联动,依托既有平台和产业,加大筑巢引凤力度,让“金篮子”装上“金鸡蛋”。
首先,科学城立足招大引强、招新选优加速集聚高端要素,着力引育一批央字头、国字号、500强等大型企业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肖庆华介绍,科学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等四大主导产业,谋划招商方向,锁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研发孵化、检验检测等13个细分领域开展精准招商。
截至今年4月,科学城已引进投资额200亿元的平安大健康产业园、投资额100亿元的中国电子重庆信创产业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135个、总投资1689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目前新签约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110个、开工95个,实际到位资金330亿元,切实把招商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其次,在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方面,科学城着力突出“高”和“新”的特点。肖庆华解释道,一是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如高标准打造西永微电园、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质检基地等载体;二是加快产业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电重庆软件园、中铝高端制造、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以龙头带动龙身”,促进上下游企业入驻集聚。三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科学城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66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促进科学城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目前,科学城拥有28所高校院所,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计划投运;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正开展设计工作;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获批;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占全市比重70%;集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78个,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集聚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6个,其中国家级5个。
“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已正式授牌,今后更要当好‘火车头’和‘排头兵’,联动全域,做亮科学城这张城市功能新名片。”肖庆华表示,下一步,科学城将继续推进“全域联动”,把科技创新“融合融通”作为战略支撑,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强化与各片区的协调联动,力促形成“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
紧密结合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
搭建“智”“绿”产业创新平台
重庆经开区将立足发展需求、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依托广阳岛智创生态城、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等重要载体,走出一条以绿色创新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重庆经开区正聚焦‘生态+’、‘数字+’、‘健康+’,围绕智能制造、数字产业、生态修复、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绿色金融、健康产业等重点产业方向,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空间布局,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南岸区委副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茂春表示,重庆经开区将立足发展需求、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依托广阳岛智创生态城、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等重要载体,走出一条以绿色创新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聚焦“生态+”,以广阳岛湾区为载体,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以打造约8.7平方公里的长江绿色产业园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聚焦“数字+”,以重庆软件园为引领,加快推进西部数据资源交易中心、市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国家智能产业密码应用示范与科技创新基地、全市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两中心一基地一平台”建设,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聚焦“健康+”,以市中药研究院、药智网、市药交所、国药控股公司等为依托,打造集研、产、销一体化产业体系,以医疗器械和药品为重点的绿色大健康产业集群,着力建设体外诊断医学转化中心、国家精准医学重庆分中心、国家检验医学中心。
王茂春介绍,为更好发挥平台效用,重庆经开区系统梳理优化了各类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绿色创新发展政策包”和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步增长制度,加快推动长嘉汇创投基金、广阳湾绿色产业发展基金落地见效。同时,进一步完善创新决策、创新投入、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等机制。此外,还加快创新载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制定闲置载体经济发展规划,加速广阳岛智创生态城片区规划建设商务楼宇等,积极推进双创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载体打造,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未来,重庆经开区还将加强金融对绿色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资本与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建立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链,为实施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国家和重庆重大需求统筹布局
打造重庆大学大科学中心
重庆大学将进一步聚焦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的前瞻性领域,关键性技术和引领未来产业的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的科技创新研究平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重庆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重庆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表示,学校围绕国家和重庆的重大需求,统筹布局,整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基地平台,依托先进制造、智慧能源、新材料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学科优势和特色,聚集人才、平台、技术等创新要素,开展新型工业化和新兴前沿技术创新研究,高质量打造重庆大学科学中心,使其成为引领西部(重庆)科学城创新发展的核心地带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庆大学积极培育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启动“超瞬态实验装置”的预研建设,重点围绕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面向国家能源、航天等战略需求,推进“空间太阳能电站及无线能量传输”大科学工程建设,开展大功率远距离高效无线能量传输等创新研究;聚焦长江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组织策划“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立体监测平台”,构建空、天、地、水全天候大科学研究平台。
在完善跨学科研究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方面,重庆大学鼓励理工交叉、医工融合,瞄准科技前沿,加快建设合成生物学、未来芯片、量子物质科学等前瞻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成立了“量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先进电能源化学研究中心”等前沿交叉学科中心,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重庆大学还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新型交叉学术机构建设,先后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智慧能源研究院等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探索建立新型“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的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国内率先实施成果权益让渡、1元钱转让等政策,构建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体系。
“‘十三五’以来,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发挥青年人才和团队作用,学校累计承担经费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0余项,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明炬介绍,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聚焦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的前瞻性领域,关键性技术和引领未来产业的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的科技创新研究平台。
一是创新科技转化体制建设,构建“行政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维”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成立重庆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探索建立重庆大学科创园;二是组织实施20个关键科学问题和20个颠覆性技术攻关,增强前瞻性和原创性研究;三是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积极策划建设双碳技术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院等,进一步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依托国家高新区农牧特色优势
荣昌全力推进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
荣昌正探索建立成渝地区政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推动成渝两地共建共享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和帮助畜科院在川渝地区建立分院,建好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及分中心、示范站
近期,荣昌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成为全国农业领域首个、重庆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当地全力推进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的亮眼成果。
荣昌区委书记卢红表示,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必须打造与之适应的创新机制体制,实施特色专项举措聚集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完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
荣昌最近在上述方面收获了不少经验。例如,依托国家高新区农牧特色优势,组织实施“多方出资、企业出题、科研机构揭榜”的农牧高新科技专项,并由市科技局、市畜科院、荣昌高新区联合设立荣昌农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专项。目前,荣昌区农高专项已支持43个项目,吸引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协作实施,实现科技研发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
又如,荣昌国家级孵化器“古思特”与泸州“溪谷”联合建设运营创新创业示范载体,致力打造成渝地区首个联合科技企业孵化器。
卢红介绍,荣昌强化顶层设计,重点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的全链条奖励,出台《以国家高新区为引领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办法》,提高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力度,并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实行分段奖励。2020年,当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家,较2015年增长近7倍。
为了建立区域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荣昌积极参与建设“泸内荣永”国家高新区产业联盟,与大足、铜梁、潼南等7个市级高新区共同成立重庆市高新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定期开展科技资源对接活动。
在金融支持方面,荣昌2020年成立了15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充分利用财政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与银行机构合作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融易贷”等多种政银合作产品,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
荣昌还在全市率先实施“链长制”精准招商,围绕消费品、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区块链、运动健康和农牧高新为主导的“6+1”产业体系,设立食品、医药、陶瓷等10条产业链,选定10名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链长”,负责科创主体落地、发展中的具体事项。
卢红透露,荣昌正探索建立成渝地区政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未来将加强与重庆市各区县及四川地区科技管理部门联系沟通,共同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战略任务;推动成渝两地共建共享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和帮助畜科院在川渝地区建立分院,建好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及分中心、示范站,为用户跨区域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科技服务。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