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交广955】百年追梦人—扎根藏区 筑梦高原

重庆交广955作者 : 重庆大学∵∵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广

阅读 : 0
摘要
黎江,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他是重庆大学万千学子中的一员,也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党员。在他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档案袋里,留存着大学期间辗转数地支教的信息。而转眼间,他已带着自己的理想,去到西藏工作多年。

1.jpg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青春奔跑者,深深扎根西藏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他们凭着一腔热血,让雪域高原的“格桑花”更加绚烂;他们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建设西藏贡献青春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聆听一曲为壮丽青春而唱响的援藏之歌。

黎江,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他是重庆大学万千学子中的一员,也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党员。在他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档案袋里,留存着大学期间辗转数地支教的信息。而转眼间,他已带着自己的理想,去到西藏工作多年。

2.jpg


图:黎江


支教岁月点亮青春

2012年,黎江考入重庆大学,在入学两个月之后,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谈起入党的初衷,黎江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觉得党员是优秀学生的标志。如果自己能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就证明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了。”

3.jpg


图:黎江的入党申请书

学校一年一度的“百团纳新”活动开始后,黎江看到志愿者协会展出的照片里有几个小朋友,用十分简陋的绘画工具,特别认真地画画,那个场景让他感触特别深。黎江记起自己小时候在农村,也特别喜欢画画,但却无法得到专业的美术教育。现如今考到重大艺术学院学画画,黎江就想尽其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于是他决定参加支教,而支教的经历也伴随了黎江整个大学四年的寒暑假。大三那年,在黎江第三次参加支教时,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支教好比一首歌,其中有泪水也有欢笑。”黎江说,他支教的地方比较远,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出发,到目的地需要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从刚开始学生们与他的疏离到后来师生间的亲密无间,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欢声笑语,都深深印刻在黎江心里。特别是最后一次去支教点时,学生们知道黎老师要走了,给他送了很多他们自己画的画,对比之前,绘画内容变得特别丰富,色彩也变得更加美丽了……这份通过辛勤付出而得到的回馈,也点亮温暖了黎江的青春。


坚定选择到西藏去

2016年大学毕业,黎江选择了去西藏。

他援藏的地点,是西藏昌都市的左贡县田妥镇。黎江负责过当地宣传、党建、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曾担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室副主任,现任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工作至今,他最大的感触是,大学四年学习与支教的经历为吃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总有一个强悍的声音会从心底喊出来:我能坚持住!

黎江回忆当初援藏的想法,那也是在支教过程中渐渐产生的。每当接触到乡村纯朴的孩子们,他们贫瘠的物质生活,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让他的心一点一点地起了变化,最终他决定:报名!援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选择是坚定的,但是现实中遇到的难题却一件接着一件。刚到昌都市的第二天,黎江就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被送进到了市医院。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因为习惯而很快得到改善,但是语言障碍问题却不是那么快就能得到解决的。当时,黎江对藏语一窍不通,群众讲什么他完全听不懂,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需求,尽快过语言关,是黎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4.jpg

图:黎江(左三)在基层走访

刚开始,黎江下载了很多藏语翻译软件,但实际应用效果却并不理想,而且治标不治本。于是,他向当地的老同志、老教师学习藏语,同时利用相关书籍学习掌握关于吃穿住行的日常用语和农牧牲畜动物的名称,方便与当地群众沟通交流。工作过程中,他发现当地群众热衷看电视剧,就鼓励大家通过观看电视剧学说普通话。工作越来越深入后,站在群众面前,他们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说出一个核心的词汇,黎江就立即能明白群众需要什么,他能为群众干什么。

5.jpg

图:黎江(左二)与当地群众沟通交流

自己能在藏区留下来,黎江说特别要感谢家人的支持。当初选择援藏,黎江父母是不理解的。黎江说:“组织上批准我第一次休假的时候,我就选择了坐飞机,直接飞回湖南,为的是拉近二老心理上的距离,让他们觉得原来回家这么方便。工作上的事情我也经常与他们分享,慢慢就打消了家人的顾虑。真是很感谢我的父母,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鼓励我干好这方面的工作!”


安心把根扎在藏区

随着工作的深入,黎江越来越觉得这片土地需要他。

为了让自己参与的党建、宣传、文化工作更加接地气,他一个人边学边做,自主开发了当地第一个智慧党建App、第一个微信公众号,还拍摄了第一部宣传片,撰写了第一本乡镇志,并利用自己的专长开设了国画课堂……工作虽然辛苦,但一想到能把自己的优势与创新的思维融进工作,还能被藏区同胞接受并喜爱,黎江便感到特别快乐。他觉得这样的人生,自有一份别样的美好。

一个人的一颗心,可以温暖千百颗心;一个人的一段青春,可以点亮无数人的青春。这其中被温暖和点亮的,就包括黎江的爱人。

爱人也是志愿到西藏工作的大学生,和黎江在西藏相识,因志趣相投走到了一起。2017年,两人结婚成家。因为工作繁忙加之西藏高寒缺氧,孩子出生后就被带回湖南老家,由父母帮忙照看。“有时候我特别想回去看看孩子,却因为工作原因走不开,心里感到特别愧疚。但是西藏在我心里,也是自己的家乡啊,看着自己生活的地方从泥巴路变成水泥路,从木头桥变成水泥桥,从小卖部变成大超市,感受到自己的点滴努力都汇进了它越来越美的样子里,我就觉得应该继续坚持下去!”说这些话的时候,黎江的眼眸里闪着泪光。

6、.jpg

图:黎江与妻子合照

个人生活中星星点点的变化,总是很容易与国家的、社会的、时代的进步联系起来,自然地滋生出一种叫作“家国情怀”的东西。黎江明白,当年在重庆大学所接受的党的教育,已在他的青春里种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而扎根藏区这几年,这份情怀一直在黎江的心里滋长、涌动,从一粒种子,变成了一株草,长成了一棵树,一棵还将会越来越茁壮的树!

来源:重庆交广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