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交广955】 百年追梦人—追求进步 见证曙光

重庆交广955作者 : 重庆大学∵∵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广

阅读 : 0
摘要
胡新,生于1926年7月,湖南湘潭人。1946年至1950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矿冶系,且长期在重庆大学工作和生活,1959年11月至1963年10月赴苏联学习,期间曾任中共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总支委员、副书记、书记,离休前,是重庆大学一名科研教学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1949年9月,老人在重庆大学读书期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有幸见证了重庆大学地下党组织发展的全过程。

1.png

让我们走进重庆大学档案馆,轻轻翻阅泛黄的档案,勾勒一位老党员的红色记忆,共同聆听一段历史的“声音”。

这位耄耋老人名叫胡新,生于1926年7月,湖南湘潭人。1946年至1950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矿冶系,且长期在重庆大学工作和生活,1959年11月至1963年10月赴苏联学习,期间曾任中共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总支委员、副书记、书记,离休前,是重庆大学一名科研教学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1949年9月,老人在重庆大学读书期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有幸见证了重庆大学地下党组织发展的全过程。

2.jpg

图:胡新

翻开胡新老人的口述档案,他进步思想的发端得以见证:“我是在自贡专科学校读书时开始接触党的思想,那也是我接触进步思想的一个开端。当年西南地区普遍发行的《新华日报》,是我们学生喜欢阅读的报纸。从报纸中我们了解到国民党有准备打内战的迹象,感到国民党说一套做一套。这也是我见证进步与落后相斗争的一个开始。” 

1946年的冬天,胡新作为矿冶系新生就读重庆大学刚3个月,北平发生了美国大兵强暴女大学生的“沈崇事件”。全国人民发出抗议的怒吼:“让美军滚出中国去!”游行队伍声势浩大、万人空巷,胡新行走在长长的抗暴游行队伍中,年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屈辱的现实和进步人士在捍卫民族独立、民族利益时的勇毅,让他坚定了追求进步的信念。

紧张的学习生活间隙,年方20的胡新开始接触学生中的进步组织。先是1947年,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大学一些进步同学成立了“松光社”,社团每个礼拜都要举行一次政治讨论会。胡新加入并积极参加社里的活动。

3.jpg

图:松光社学生在重庆大学工学院前合影

1947年10月,由中共沙磁特支书记刘国志同志主持成立了重庆大学“六一社”。有别于普通的学生组织,“六一社”实际是受地下党的领导,是党外围开展秘密工作的青年组织,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实行单线联系,接头地点频繁变动。从抗战胜利后山城重庆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看,加入“六一社”的同学们,都面临身陷囹圄、牺牲生命的危险。但在追求进步的路上,这些危险并没有动摇胡新的脚步。“六一社”成立当年,通过姚炳奎介绍,胡新也加入了进去。但由于当时严密的组织纪律,除了知道姚炳奎是山西人,是刘胡兰的老乡,常跟他讲刘胡兰的故事外,胡新对姚炳奎的情况知之甚少。然而对于姚炳奎邀请自己加入“六一社”那天的情景和两人交接工作的情形,胡新记忆犹新。

“那是1947年的一天,姚炳奎找我谈话,地点就在重大松林坡的山坡上。他问我:‘你愿不愿意参加一个更进步的组织?这个组织可比松光社要求更严格。’我当即回答道:‘我很希望参加!’从此以后每个礼拜我要跟姚炳奎碰一次面,他会交给我一些任务。他时常严肃地强调内部纪律,强调不能中断,一次没有碰上面,第二次就没有了,也就是脱离关系了。”后来胡新才知道,这个组织叫“六一社”。而且姚炳奎每次约胡新接头的地点都不同。在胡新的印象里,他们的接头地点有好几次都是在人多嘈杂的朝天门。那时候条件艰苦,胡新就穿着短裤、破鞋子,戴一个草帽子,做好伪装,作不经意状走进朝天门的一个茶馆。有时候姚炳奎先到就坐在那里等胡新。两人的警惕性很高,互相还不能显出很熟络的样子,隔着点距离坐下,慢慢地说上话,还得对上事先约定好的口令。

4.jpg

图:姚炳奎将个人照赠予胡新留念

1948年,在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严酷镇压下,国统区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很多地下党员都牺牲了,作为曾经是国民党心脏的重庆亦是。但无论形势如何,总有一股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大家前仆后继,从同伴的血泊中站起来,开始新的战斗。至今,胡新在回忆这段岁月时,无不感慨地认为,那些描述革命志士,打倒了,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又继续战斗的语言,都是非常确切非常形象的,只因大家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幸福。而这种精神上的确信与力量也让当时年轻的胡新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振奋,也感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胡新的一位堂姐从延安回到了重庆。她曾就读于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现为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参加地下党,后来去了延安。据胡新后来回忆,他的这位堂姐实际上是带着任务回来的。

一天,这位堂姐找到胡新,让胡新替她给当时盘溪民建中学的一位老师送一封信。堂姐在交给胡新这封信时叮嘱胡新:“信可千万别弄丢了,万万不可转交他人。”一开始,胡新并没有在意这些话的意思,大概送了三次后,他渐渐从堂姐的叮咛中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和一种信念,直到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才明白,送信的同时,也是党对他的考验。党用实实在在的事情考验胡新是否是一个立场坚定、做事稳当、做好革命准备的人。

不久,经过组织考验的胡新顺利入了党。

那是1949年9月的一个夜晚,大约10点,在重庆大学松林坡宿舍后面的山顶上,胡新迎来了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时刻——作为介绍人之一的陈英武与胡新一同蹲在地上。陈英武低声向胡新宣布:“经过上级研究,同意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你就是中共党员了!”接着,陈英武带着胡新一句一句地宣读誓言。最后,轮到胡新说出宣誓人时,胡新激动而郑重地说出自己的名字:“胡新”。根据那时地下党规定,不许留下任何文字资料,宣誓完毕后,就悉数烧掉了相关材料。当即,陈英武代表党组织给胡新安排了任务,让他负责联系国立中央工校、国立重庆大学以及磁器口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地下党同志,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关于入党的选择,在泛着岁月光泽的上个世纪的党员登记表上,胡新同志曾一笔一划坚定地写道:

“因为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了我们生活上思想上政治上的自由,因此对国民党反动派产生了深刻的仇恨,要求参加反抗它的组织。49年经过‘四∙二一’学生运动,提高了我的觉悟,使我有了明确的打倒反动政权的要求……”

“……知道了革命的领导是我们的党,经过领导的启发,才要求入党。”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1950年6月29日,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公开重庆大学党组织的决定,重庆大学党组织在学校松林坡礼堂举行了公开党支部和新党员宣誓的大会。一直在重庆大学各个岗位默默工作的地下党员们,终于迎来了公开自己政治身份的这天。从此,重庆大学的地下党员们由“地下”转到了“地上”。7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公开党的组织、加强与广大群众的联系》的社论,报道了重庆大学党支部公开大会的内容和过程。公开后的重庆大学党支部,支部书记是胡新的同学杨长全。那时,支部全体成员都还是些学生,后来杨长全去苏联留学,经区委批准,由胡新接任重庆大学第二任支部书记。

回溯身处隐蔽战线的地下斗争岁月,已经95岁的胡新历历在目、历历如新。坐在自家简朴的居室内,老人深情地回忆,喟叹百年屈辱与荣光,自豪曾经的涓涓细流,终于汇成改变民族历史的洪大潮流。岁岁春秋,这位老人坚信,这正是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来源:重庆交广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