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无悔青春献给党|90后副教授:搞科研,要勇于啃硬骨头
上游新闻作者 : 宋剑 周希
编者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101年,无数个闪亮的名字为党徽增辉!
如今,一批批年轻党员让这支队伍更有活力!
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重庆年轻党员的故事,
他们敞开心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生经历,用行动对党交心、向党表白。
于佳佳现在是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曾经是重庆大学2008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第一批学生党员之一,作为一名90后,32岁的他已经拥有了12年的党龄。
年轻人为什么要入党?对于这个问题,于佳佳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于肩负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青年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入党,正是这样的一把“钥匙”。
入党是父亲的期盼
于佳佳之所以在读书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源自父亲的影响。
“至今还记得,在我从江苏老家前往重庆大学就读前,常年在外务工的父亲,专门嘱咐我上了大学后一定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佳佳回忆道,父亲是一位农民工,长期在上海等大城市务工,是上海浦东千千万万平凡建设者和见证者中一员。
父亲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一直希望我能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希望我学有所成,回馈祖国、建设家乡。”
党员搞科研,要勇于啃硬骨头
入党后,于佳佳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和工作中,一直坚持“无所畏,有所为”的思想理念,勇于啃硬骨头,多出优质成果。
在科研方面,于佳佳所在团队与某国防单位深度合作,经历数百次数值模拟和实验,提出并验证了多种低温实现方案,助力低温切削加工升级换代,实现国防特种材料更高精度的加工,服务国防事业发展。
此外,他也积极引导学生,前往基层和国防等艰苦行业就职,培养出来的两名硕士研究生中,一名在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研究所,一名到了中广核宁德核电基地工作。
于佳佳觉得,自己身为一名党员老师,为科技贡献力量,为祖国培育人才,这就是对党最大的贡献。
无数党员前辈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力量
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于佳佳遇到他人生中的一喜、一忧和一难。
女儿出生,他极为欣喜。妻子重病,在成都治疗数月。科研起步,万事开头难。那些日子里,他精心照顾妻子和孩子,在成都和重庆两头奔波。在陪同妻子治疗的时间里,他利用碎片化时间办公,将学校相关工作正常开展。用仅有的经费购置一些常用的小设备。然后,发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没有引荐的情况下,通过一封封邮件,向陌生而又熟悉的校内同事借设备、借场地,把困难一点点克服。
“每当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鼓励自己:无数党员前辈在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都没说过放弃,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于佳佳说,在人生难免的挫折面前,是无数党员前辈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力量。
“年轻人应该入党!”
近年来,于佳佳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军工项目1项、“头部企业”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7篇,授权及实审发明专利6项。为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提出的极端环境下车联网设备热管理解决方案,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5G车联网系统应对极端气候的应急方案。
“人们常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对于肩负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青年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于佳佳认为,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要实现人身价值,就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向党员先锋模范看齐,真正做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奋力书写无悔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