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新华网】第39个教师节 带你揭秘重庆大学最强“材料天团”

新华网作者 : 新华网

阅读 : 0
摘要
“镁离子电池”和“镁固态储氢材料”相继荣获国际镁协“未来技术奖”、全球最大镁合金汽车压铸件试制成功……近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频频传来好消息。

“镁离子电池”和“镁固态储氢材料”相继荣获国际镁协“未来技术奖”、全球最大镁合金汽车压铸件试制成功……近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频频传来好消息。

如何凝心聚力攻破“卡脖子”材料难题,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提出“材料强国”党建工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人才培育-科研服务”联建联动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坚持以业务联系为基础、以党建共建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依托、以融合发展为目标,从过去党建工作的“小循环”“内循环”,走向多方资源共融整合的“大循环”“外循环”。近年来,该学院形成了多个特色党小组,释放出党建“大能量”,同时涌现出重庆新时代好老师、重庆最美教师、重庆市最美科普志愿者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

搭建科教产教融合平台 强强联手融合育人

重庆大学教授王敬丰长期深耕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研发,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坚持与宝钢金属等头部企业共建产教联合培养研究生,指导博士生李竑芸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赛道国赛金奖。

王敬丰锚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和能源采掘升级换代对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的需求,带领团队挑战镁合金力学与功能特性不兼得的国际难题,与学生一道深入生产一线,经上千次材料优化、上万次实验验证、长期驻厂试验,开发出高强阻尼镁合金、高强可溶镁合金、宽幅中空镁合金型材等技术指标,牵头获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f1af35881aa84a4eafa3237a8838f4b6.png

王敬丰教授在宽幅阻燃型材生产线。(重庆大学供图)

“团队同宝钢金属强强联手,在双方产学研用全方位合作模式下,我们不断向宝钢输送镁合金领域关键人才,项目团队成员的研究生也纳入了重庆大学-宝钢金属联合培养计划。”作为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敬丰结合自己教书育人实践,创新性提出“材料强国”党建工程,大力推动学院与行业头部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开展党组织共建,实现优质党建资源整合、科研平台融合、育人力量聚合的大融合格局,获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厚植精神沃土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重庆大学教授吕学伟,带领团队紧跟国家战略,长期瞄准我国特色钒钛战略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需求,自主开发行业首套超高温真空物性测试系统,并实现了成果转化,为实现我国关键材料的自主保障和前沿技术的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牵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1年12月,吕学伟教授带领“钒钛冶金及材料”特色党小组赴“钒钛之都”——攀枝花市开展“三线建设精神”实地研学活动,此行,让同学们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线精神在今天仍具普适性,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科研生活中,应用到‘材料强国’的建设中去。”2019级冶金硕士研究生杨利连如是说。

吕学伟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单成,重庆大学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在偏远山区支教1年,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其培养的30余名研究生,扎根国家战略企业、行业重点企业和西部艰苦地区……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将“青春诗行”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勇攀科研高峰 成功试制出世界之最

重庆大学教授蒋斌围绕铸造镁合金开发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组建来自不同专业系的多名党员在内的铸造镁合金创新小组。

近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指导下,蒋斌带领小组成员和相关老师,攻坚克难,与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成功试制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将有力推动镁合金在大型复杂结构领域的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对汽车轻量化有重要战略意义。

超大镁合金构件开发只是铸造镁合金创新小组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一个缩影。

“希望每个学生学成之后,都能成为行业的翘楚,能够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成为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在从事科研工作的20多年里,蒋斌教授扎实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急需,领衔科技部“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及应用”团队,建立了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构建了以年轻人为主的优势团队,积极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部分材料与产品已批量用于汽车、卫星、飞机等关键装备,产生了广泛的国内外影响。他也被评为2022年重庆市最美教师。

播撒希望“种子” 让“后浪”翻腾

重庆大学教授张育新在2020-2022连续三年入选科睿唯安ESI高被引科学家,也是重庆市最美科普志愿者。他积极组建硅藻特色党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带着独具优势的技术、智力、文化等资源,倾力服务乡村振兴。

张育新带领学生李凯霖等人,从其大一到博士毕业,经过十年的技术攻关,运用三大创新技术,研制出硅藻基新型硅肥(“硅根结蒂”),不仅能够提高作物抗虫、抗病、抗倒伏能力,同时也具有粮食增产和土壤修复的功效,打破了农业上“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旧格局。“硅根结蒂”团队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并取得红旅赛道唯一“最佳乡村振兴奖”。


6fc6370b92cd4d079f61af31ba72ff31.png

张育新教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重庆大学供图)

同时,作为科普达人,张育新不断创新科普教育模式,引导和培养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的好奇心,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种子,为未来基础研究人才培育打下了基础。近年来,他创作出的《材料之美》《神奇的硅藻》《水的故事》等系列科普讲座及科普作品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播撒种子,让后浪翻腾。”作为青年党员教师,张育新希望在教育事业上把科研精神源源不断传递给求知探索的学生。

创建一流期刊 实现材料强国“镁”梦

依托重庆大学在镁合金领域的学科优势,潘复生于2013年创办了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简称JMA,中文名:《镁合金学报(英文)》)。JMA的编委由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等全球23个国家的85名镁合金领域知名专家构成。

目前,JMA已被SCI、EI、Scopus、CA、CSCD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最新影响因子为17.6,位居全球SCI收录的78种冶金与冶金工程类期刊第1位,JCR分区1区,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1区。

“材料强国”党建工程经过持续建设,结出“累累硕果”。目前,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与20多个行业领军企业签订组织共建协议,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需求,新成立储能材料系,加强有组织科技攻关和有组织的人才培养。


ba86d0ec81884c0a8783a026884b4855.png

潘复生院士与来访编委合影。(重庆大学供图)

在学科建设上,材料科学领域ESI进入到全球前0.43‰,位居全球56名,为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在轻合金与材料微观组织表征方面,形成了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方向。

“学院党委将持续推动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王敬丰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