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健康扶贫周黔江站正式启动
9月22日,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健康扶贫周黔江站(下简称“健康扶贫周黔江站”)正式启动。
黔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谢承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陈垦,科教处处长李小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副院长王颖,黔江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程举光,副院长彭涛出席活动开幕式。黔江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本学主持。
开幕式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向黔江中心医院授牌“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据了解,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是根据“安全、有效、经济、适宜”原则,结合区县二级医院现有基础条件,由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向区县二级医院推广一批其学得会、用得上,能切实提高区县医院水平的技术。
重庆市于2014年起启动“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程”,2015年面向20个医改试点区县公立医院开展技术推广,2016年在全市所有区县公立医院全面推开,2017年实施扶贫专项,2019年启动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旨在充分发挥适宜技术推广在技术临床转化应用,普及诊疗技术规范,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优化疾病防控策略,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基层卫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谢承刚在开幕式致辞说,健康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权利,既是摆脱贫困、战胜饥饿、求得温饱的“基石”,也是“扶贫的根本、脱贫的关键”。实施“健康扶贫”,是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对于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派出市卫生健康帮扶集团定点帮扶黔江区金溪镇,投资建设金溪卫生院,支持打造的“金溪农场”“金溪护工”“金溪被服”誉为“三金品牌”,扶贫成效显著,金溪镇由昔日的“筲箕滩”变为现在的“金银滩”。黔江以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为契机,加强医生队伍建设、医疗机构专科能力建设和医联体建设;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制度,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组建219个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家贫困户签约率达100%,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
据介绍,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专项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共计立项193项推广项目(23项扶贫专项),惠及百余家二级医院,实现38个区县全覆盖,并向18个贫困区县重点倾斜。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培训班1012次,培训60968人次;推广单位下基层现场指导1564次,应用单位进修1123人次;累计应用例数813972例,患者平均满意率达96.28%。
陈垦说,近年来,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的高度重视,今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尤为重要。实施卫生适宜技术扶贫专项和健康扶贫周,能够使适宜技术推广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和卫生健康行业精准扶贫工作高度结合,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升。
吴永忠说,2014年,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经批准挂靠在肿瘤医院。在市卫生健康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全市卫生适宜技术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绩效评价以及综合协调等。此次健康扶贫周黔江站活动将加强渝东南地区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科室建设,提高渝东南地区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切实减轻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吴永忠表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依托重庆市癌症中心及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积极推进重庆市“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手段,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重庆市及周边地区肿瘤诊疗水平。目前已建立8个二级肿瘤医院、24个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55家医疗协作医院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其中,黔江中心医院、石柱县人民医院、彭水县人民医院、武隆区人民医院都是“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的成员单位。
开幕式后,来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及黔江中心医院、黔江区妇幼保健院、黔江区中医院等专家和团队,将为渝东南地区的200余名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卫生适宜技术集中培训,并面向市民开展义诊,为贫困户入户诊疗、手术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