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瞭望丨重庆探路新工科
来源 : 新华社
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的学生正在测试自己制作的无人船
地方提供培养资金、孵化资源,学校大胆创新跨界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粘住”产教两张皮,打通科创人才培养
新工科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学习模式,更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我国视障群体数量多,但盲文书籍体积大、容量小、制作成本高,影响了视障人士的学习和生活。近期,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下称科创班)学生独立设计出一款“盲文多行阅读器”,类似平板,通过电磁铁微控单元驱动凸点升降,有望实现盲文书籍的电子化、轻便化、低成本,可能成为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的孵化项目。
这是重庆探索校地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突出成果。去年以来,重庆两江新区和重庆大学合作开展新工科教育实验,地方提供培养资金、孵化资源,学校大胆创新跨界培养模式,优选不同专业的学生“混搭”开设科创教育实验班,联合培育科创领军人才、科创种子项目。
重庆大学科创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就显露出创新潜力,其奥秘何在?这种校地合作、跨界融合的新工科教育能否为科创人才培养探出新路?
校地合作“粘住”产教两张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提出,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市曾长期面临知名科研院所不足、高端科研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转化不高的尴尬。作为西部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近年大力引入各类科研机构、建设协同创新园区等,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当地深感科创人才稀缺。
“科技创新最缺的不是资金、政策,而是科创人才。”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洁说,目前很多地方都有各种孵化器、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但多数平台科技门槛较低,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少。要突破我国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实现地方产业的迭代升级,在鼓励草根创业、普通孵化平台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以技术为引领的高端科创项目,而培养科创人才是重中之重。
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阵地。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罗远新介绍,近些年很多高校也在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科创人才培养需与产业、创业、资本紧密结合,要有创业经验的导师指导、投入大量时间从事研发实验。科创人才培养的高成本如何分摊、创新者如何了解市场需求、如何为创新者提供资金技术和实验设备等资源、如何将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等问题,仅靠高校力量难以解决。
去年6月两江新区、重庆大学一拍即合,通过校企合作“粘住”产教两张皮,打通科创人才培养堵点——双方建立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制定科创人才培养方案,两江新区提供人才培养经费,并依托辖区内科创基地的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为学生培养和创业项目提供服务。重庆大学开设科创班,培养具有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的产品创新领军人才,共同为创新驱动发展做好前瞻性布局。
去年9月,重庆大学在近300位申报的大一新生中,通过简历筛选、综合面试、项目制作等多个环节,选拔了3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组建首期科创班。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交叉创新课程后,进入相应的主题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达到毕业要求的,可授予机器人工程、智能医学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学士学位。
学科交叉、跨界培养
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学科分类边界日渐模糊,研发人员单一的知识背景已很难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罗远新说,目前我国实行学科制度,将所有知识领域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在“学校—学院(学科)—专业方向”体系下,学院和专业开放程度低,影响了学科之间交流与知识融合。如何在现有院系结构基础上,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界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亟需突破的问题。
“科创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交叉、跨界培养。”罗远新说。重庆大学从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人文学部等选拔30名优秀教师组建科创班教学团队,按照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跨学科课程教学,每门课程由2~3位老师上课,强调知识跨界、问题生成、批判建构、创新驱动。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吴小志表示,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在科创班,大学物理和数学合并教学,并与《齐民要术》等古典科学著作相结合,重点培养工科学生的开放思维、人文情怀,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学、怎么用。
为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搞项目、做实验,罗远新介绍,这个班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压缩课时但大幅提高课程难度,部分课程取消考试,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验、设计来检验学习效果。重庆大学数学学院教师秦越石说,除了与物理课程合并外,该班的数学课不再先教原理后大量做题,而是侧重数学原理教学,让学生把高数知识用于工程设计和解决问题。
科创班学生李泽芃说,实验课中通过自己建模制作一艘小船,让枯燥的高数应用到了实际,“虽然去年一年学了16门课程,任务很重,但是学习有乐趣、更高效。”
探路培养未来创新领军人才
科创班还实行学业、创业同步。
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负责人张艺蒙介绍,科创班的学生假期会在明月湖科创基地参加科创训练营,好的项目会获得产业基地创新基金资助;基地会在学生大三、大四期间提供创业导师、技术以及数百家企业资源的全链条支撑,通过这种“科创+产业”的创新生态,催生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同时,明月湖科创基地训练营以“年轻人+新产品+核心技术”模式,通过在全国高校招募科创项目,让学生在结营日交付有创意灵感、解决用户痛点的智能产品样机,来培育孵化创业种子项目。
科创班学生龚琳茜说,科创班有丰富的实践课,老师会安排推荐学生去企业、实验室、科创基地实践,“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从零开始构想、调研、优化、合作,一步步把想法变成现实产品,很好培养了我的科创思维”。
受访师生表示,在重庆大学和两江新区的支持下,“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打破了传统的高校育才模式,取得一定效果。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仍然受到观念、教育体制机制的困扰:一是新工科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学习模式,更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目标和内动力,但是学生和家长对大学学习目标功利化的想法较为普遍,主要以升学、考研为导向;同时,经过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欠缺。二是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合作,花费大量时间一起备课、授课以及持续改进,如何激励教师团队,避免在“唯论文”中内卷化、强调教书育人价值认同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据悉,今年秋季开学后,第二期本科科创班已顺利完成招生,首期研究生科创班也顺利组建,7500平方米、20多个不同主题的科创实验室已经启动招标。李洁、罗远新表示,接下来两江新区、重庆大学将进一步加强学科融合、课程设计,为培养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探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