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建卒方桌派|第三期”特色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日期 : 2021-12-21
摘要
2021年12月21日,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主办的特色学术论坛“建卒方桌派|第三期”在建筑系馆5223国际报告厅顺利举办。论坛邀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金鑫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分享《拼贴:王澍的理论写作与设计实践》的相关研究,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杨宇振、魏皓严受邀作为论坛的评论嘉宾。

2021年12月21日,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主办的特色学术论坛“建卒方桌派|第三期”在建筑系馆5223国际报告厅顺利举办。论坛邀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金鑫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分享《拼贴:王澍的理论写作与设计实践》的相关研究,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杨宇振、魏皓严受邀作为论坛的评论嘉宾,分享对建筑理论写作的思考和看法。

金鑫老师主讲.jpg

在《拼贴:王澍的理论写作与设计实践》的主题讲座中,主讲人金鑫首先以20世纪晚期符号学和现象学对建筑写作的影响与启示开篇,提出自己的主要观点:建筑写作和建筑设计一样需要创造性。金鑫通过对王澍的博士论文《虚构城市》中“时间停滞的的城市”这一章节的详细分析,阐释了“王澍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建筑写作”、“王澍如何以这样的态度完成建筑写作”和“怎样以王澍的写作文本重新理解其建成作品”三个问题。同时,他采用回顾王澍的往期采访和比较阅读其写作文本等方式,指出《时间停滞的的城市》中挪用和拼贴的写法正是王澍理论的核心,即“理论写作也是一种创作”。

三位老师方桌讨论.jpg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评论人魏皓严就“如何进行建筑写作”这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写作亦是在做设计,而设计皆是个人化的探索,提出在“原型大爆发”的当下,囿于形式的科学论文写作究竟会导致个性被剥夺还是被激发的深刻思考。评论人杨宇振指出抽象的思想与具体的“物”之间有诸多媒介,同样建筑写作到设计实践的过程也存在着无法忽视的“黑箱”,如何以文本的拆解和拼贴对标王澍的设计作品值得进一步探究。针对讲座中提到的理论作品和实践作品的“开放性”问题,杨宇振表示无论何时“读者”都有权力对其进行解读,《建筑经典》一书即是彼得·艾森曼对于各大经典建筑的重构性文本解读。

学生提问1.jpg

论坛最后,同学们对于之前分享中提到的以“科学写作”的方式解读王澍的理论文本是否合适、“阅读文本”和“理解建筑”二者之间的关系、创作型写作对建筑教学的启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三位老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应和解答,现场互动气氛活跃。

“建卒方桌派”特色学术论坛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论坛无疑是一场学术思想碰撞的盛宴,师生在此共探建筑写作理论前沿,相信这次论坛可以激发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同学们思想的火花,点燃同学们的学术热情。

观众.jpg

摄影:杨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