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重庆大学:培根铸魂育新人 启智润心塑英才
来源 : 宣传部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十年,重庆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办学实力、影响力进步明显,学校发展潜能不断释放,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态势向上向好,全面达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预期目标和成效。学校官微今日起推出“非凡十年”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学校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引言:这十年,重庆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科学统筹各领域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十年来,学校育人平台和资源进一步拓展,“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仅10所)通过验收,成功创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累计89所高校),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承建单位(全国20个),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育人精品项目(全国100项),铸就了一批教书育人楷模,其中鲜学福院士获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袁利老师获全国“最美辅导员”,蒋兴良教授获“全国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廖强教授团队、李百战教授团队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强化政治引领 一体化构建育人体系
2018年,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重庆大学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近年来,重庆大学科学统筹各领域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每月主持召开工作例会,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校领导积极做好工作调研,定期开展座谈会和领导接待日等。聚焦育人环节,制定《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举措任务262条。聚焦重点育人场所,制定《六大育人阵地建设方案和综合改革示范区(虎溪校区)建设方案》,明确举措任务117条,横向打造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场馆六大育人阵地和虎溪示范区,将工作延伸至学生主要聚集的各场域和学校各区域。聚焦育人功能,梳理凝练教学、科研、实验技术、管理、服务、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七类岗位育人职责,校内各单位梳理形成本单位各类岗位育人职责,推动育人职责纳入职称评聘、绩效分配体系,着力将育人责任压实到学校各岗位,打通全员育人“最后一公里”。
深化课程改革 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近年来,重庆大学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育人元素,建立课程育人元素库和课程育人案例库,设立102项课程育人示范项目,开设通识教育课程140余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程伦理、人文素养等。
重庆大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连续五学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选修课,全体校领导、各学院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坚持上形势与政策课,积极落实一线规则。依托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普及基地等,提炼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育人元素,开设《大学国文》《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阅读城市与建筑》等140余门通识教育课。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整理编撰《重庆大学课程思政教案集萃》,评选出37个教学典型优秀案例、100门示范课,学校获批重庆市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土建概论与研讨》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位授课教师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拓展劳动教育 搭建实践育人大舞台
近年来,重庆大学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推动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试点开展10门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1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创新创业树声行动、志愿服务启邦行动、社会实践熔炉行动、深造就业扬帆行动“四大实践行动”等为载体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开展创新创业树声行动,建立四层次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打造以“科技文化节”为龙头,以训练营、大讲堂、培训班、分享会、沙龙为品牌的活动体系。开展志愿服务启邦行动,打造“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学雷锋”“公益劳动周”等品牌项目,与企业、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基地,3000余名师生志愿者参与智博会、国际技能大赛等重要赛会服务。开展社会实践熔炉行动,常态化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返家乡”等品牌活动。先后组建“五老”工作室、红岩报告团,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健全学生成长发展体系,实施“启航计划”“晨曦计划”“远航计划”,开展“红岩先锋”党建项目等品牌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志愿服务、 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
此外,与大型企业合作设立实验班和毕业设计平台,建立410个校外实践基地。聚焦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重庆市两江新区、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共同打造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重塑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生实践创新体系。
依托学生社区 探索协同育人新阵地
2022年4月,重庆大学入选“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为试点,在体制机制、经验举措、方法办法上积极探索,重点开展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方面工作。依托学生社区,重庆大学横向打造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场馆六大育人阵地和虎溪示范区,将育人工作延伸至校园全域。
创新宿舍育人机制,打造“一站两室”工作平台,建设14个学生工作站、20间党团活动室和122间多功能活动室,为学生党团活动、学习研讨、图书阅读等育人活动提供舒适空间。依托宿舍门厅和活动室,建成1个集展示、研讨、交流于一体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区多功能厅。完善“师生协同”育人机制,已配备20名学生社区指导老师,与辅导员一起入驻工作站,开展一线辅导与服务。组织楼层长、寝室长、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参与日常事务,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师生协同育人机制。拓展教育功能,依托宿舍(宿舍群)等阵地,形成公民意识培养、学业生涯指导、素质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熏陶、国际视野拓展“五位一体”教育体系,打造了“时政讲坛”“学习加油站”“内修外塑”“美学之道”“国际圆桌派”等50余项品牌活动。以梅、竹、松、兰园宿舍群为基础,精心打造梅园、竹园、松园、兰园四个特色育人文化园区,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梅竹松兰的高洁品格及象征意义,建设各具特色的25个文化走廊和文化迎客厅,营造“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公共活动区域,创建区域划分明确、主题鲜明、富有学院特色、紧扣时事的学生社区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浸入式”宣传教育。
为丰富学生舍区文化氛围,重庆大学根据虎溪校区面积大、学生利用图书馆不方便的实际情况,为方便距离图书馆较远师生就近借阅和学习,虎溪校区管委会和图书馆、出版社合作,在学生公寓园区内建有“问梅斋”“拢翠斋”“蕉林斋”“听松斋”“蕙风斋”五个舍区书屋。每个书屋还根据就近入住学生的学科专业投放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可以在此借阅和归还图书。
在满足师生高品位多样性的就餐需求基础上,虎溪校区4食堂充分利用食堂空间打造除教室和图书馆外的“育人第三空间”。规划自习区、研讨区、创意空间区、休闲交流区及学生活动区,满足学生就餐之外的学习、交流、会议、研讨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