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刘加平教授一行来校交流调研
2024年4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刘加平教授一行3人来校交流调研。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教授出席,学校人事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校友总会秘书处、教育基金会秘书处以及材料学院、土木学院相关领导和教师参加了座谈交流。会议由副校长卢义玉主持。
会上,舒立春对刘加平院士一行来校交流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刘加平院士团队为重庆大学建筑材料学科发展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他就重庆大学近年来学科的发展情况做了介绍,就学校工程学今年3月进入ESI学科全球前万分之一,成为西南地区高校首个进入世界顶尖层次的学科做了说明。他期盼刘加平院士团队深化与学校的合作,更加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重大新发展,助力母校新飞跃。
潘复生院士以重庆市目前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背景,就深化与刘加平院士团队合作做了说明。他表示“33618”中第一个“3”就是要聚力打造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其中先进材料是重点,这将加快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新材料培育,形成产业新增长点,加快基础材料领域布局。期待刘加平院士团队来渝加强交流与合作,助力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刘加平院士表示很高兴再次返回母校学习调研。他回顾了自己在校求学的经历,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感谢母校老师在自己人生成长关键节点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在重庆大学办学宗旨“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指引下,加强双方团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谋材料学科发展。
会后,刘加平院士来到材料学院,与建筑材料工程系教师进行座谈。材料学院院长陈先华向刘加平院士团队简要介绍了学院总体发展情况,分析了建筑材料学科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刘加平院士建议学科发展要以“四个面向”为出发点,要呼应“教育、科技、人才”国家战略,做好顶层设计,一体化布局,破解“卡脖子”难题,努力在为解决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学科突飞猛进。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敬丰就刘加平院士来院指导表示感谢,期望学院与院士团队在高质量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2024年4月8日下午,刘加平院士到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在材料强国育人讲堂作“关于成才的思考”的报告。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关于成人、如何能够成才、怎样获得成功三个方面,介绍关于成才的思考。他认为成人是成才的基础,不仅包括身体、思想、阅历和技能等方面的成熟,更需要宽广的胸怀、踏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行。成才必备胸怀大志、提升素质、吃苦耐劳、聚沙成塔和锐意创新等素养,成功更需家国情怀、兴趣至上、科学方法、持之以恒和团结协作。
他鼓励重大青年学生要培养兴趣,深耕专业,创新研究,要服务国家战略,不畏险阻,持之以恒去做科学研究,要树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聚众力、汇众智、谋发展、赢未来。提问环节中,刘加平院士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刘加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90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材系(现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建材系),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7年获全国第二届“杰出工程师奖”,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加平院士是土木工程材料专家,是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和超高性能化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工程应用中,刘加平院士发展收缩开裂的理论体系,创新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建立减缩抗裂、力学性能提升和流变性能调控三个关键技术群,发明的系列功能材料,成功应用于110余项重大工程。在学术上,刘加平院士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91件,国际专利14件,发表SCI/EI收录论文258篇,主/参编标准或规程2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刘加平院士突破了收缩裂缝控制的国际难题,引领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化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任超
摄影:李挺、赵铁臣、邵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