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在重庆举办
5月31日至6月2日,第十四届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在重庆举行。本届论坛以“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材料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为推动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发展与合作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潘复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彭孝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黄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蒋成保等6名院士和20余位校领导在内的近700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论坛,参会代表数量和论坛规模创历史新高。
潘复生担任本届论坛大会主席,陈先华、王敬丰、徐茂文、梁武、陈辉、张占军、黄晓旭担任本届论坛执行主席,陈厚文担任秘书长。
开幕式上,潘复生致开幕词,王树新,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刘长军,彭孝军分别致辞。开幕式由陈先华主持。
潘复生向出席论坛活动的院士、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详细介绍了“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的由来和背景,强调材料产业十分重要,“一代材料,一代制造,一代装备,一代产业”,若是没有先进的新材料作为保障,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竞争力提升都很难得到可持续发展。他以重庆市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为背景,围绕“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详细讲解了明月湖实验室的战略地位和建设进展,并就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响应国家战略需要在新材料和新型储能领域的实践探索做了说明。他期待与会的材料领域专家聚合力、谋发展,共同培育和发展材料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材料科技强国、支撑制造业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王树新在开幕式上代表重庆大学致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和材料学科的优势特色。他指出,新材料作为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大学将抢抓历史机遇,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全力支持材料学科发挥优势,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服务重庆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大飞机、轨道交通、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需求工程为牵引,着力在镁合金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先进材料多维多尺度表征技术和钒钛战略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特色方向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着力推动解决镁合金材料共性关键问题,突破制备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基础研究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切实打通“产学研用”链条,以服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贡献彰显学科、学院、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
张卫国表示,西南大学聚焦新重庆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锚定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依托学校专业特色,持续加大高水平创新平台投入与建设,推进材料学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刘长军表示,西南交通大学在先进交通材料、绿色智能加工、先进功能材料与化工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学科优势,学校将加速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轨道交通材料技术方面强化攻关,推动材料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
彭孝军表示,很荣幸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本次论坛搭建了高规格的合作和交流平台,有助于兄弟高校加强了解、增进合作、共谋发展。他强调本届论坛将有利于推动材料学科的大跨步发展。
主论坛大会报告环节,2位院士和12位知名专家进行了14场精彩的大会报告。陈光,蒋成保,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刘岗,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单智伟,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慧远,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潘安练,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林元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前院长孙宝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赵立东,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付前刚,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黄陆军,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廖庆亮,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崔洪芝等专家聚焦涡轮叶片轻量化研究与思考、铁基磁致伸缩材料及其晶体生长、地方高校材料学科建设策略与实践、原镁低成本大规模纯化机理研究及其应用、建设世界一流材料国家实验室、硅基光电集成与Micro-LED微显示芯片、一流平台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多维度探讨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材料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等问题。
分论坛报告围绕材料学科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学科与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主题,分5个会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来自全国54所高校的58位专家为与会代表呈现了高水平学术报告。
本次论坛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承办。
据悉,“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由国内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于2010年发起,之前论坛分别在哈尔滨、广州、济南、武汉、天津、上海、沈阳、西安、包头、南京、长沙等13个城市举行,会议迄今已举办十四届,共计近5000人次的国内代表现场参会。论坛受到全国院校材料学院领导、专家和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为推动材料学科的影响力、新材料关键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国内影响的高层次学术会议。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