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数字记忆团队走访物理学院杨学恒教授

作者 : 图书馆 刘芳兵

日期 : 2024-07-08
摘要
今年6至7月,重庆大学“数字记忆”团队刘芳兵、王姝、郑炜伟、倪睿启、特藏部王彦力、冉蔚然数次来到杨学恒老教授家中和实验室进行口述历史采访。跟随着杨学恒教授的回忆和现场展示,我们看到了一位科研工作者勇立潮头,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国家的深沉热爱。

今年6至7月,重庆大学“数字记忆”团队刘芳兵、王姝、郑炜伟、倪睿启、特藏部王彦力、冉蔚然数次来到杨学恒老教授家中和实验室进行口述历史采访。跟随着杨学恒教授的回忆和现场展示,我们看到了一位科研工作者勇立潮头,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国家的深沉热爱。

C0009T01_副本.jpg

初入学界:从粒子物理到核技术应用的探索

1939年,杨学恒出生于江苏启东市。1961年,杨学恒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年分配至重庆大学任教。最初他主要从事粒子物理的教学和理论研究。

19771024杨学恒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受到时任国家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同志接见(1).jpg

1977年10月24日杨学恒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受到时任国家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同志接见(杨学恒 五排左45)。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裔科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在北京友谊宾馆进行了7个星期的讲学,开设两门课程,轰动一时,这次培训对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杨学恒怀着对物理前沿知识的渴望参加了此次培训,与学界建立了联络。

197905-07杨学恒在北京友谊宾馆参加李政道的物理学前沿培训 - 副本(1).png

1979年杨学恒在北京友谊宾馆参加李政道讲授的物理培训班

杨学恒 三排左6  李政道 一排左7

回校后,他应用所学,深入研究在重庆大学学报上进行了现代物理专题的科研论文集中发表。

IMAG0401(1).png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变化,80年代他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核技术应用研究领域,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成功获得了安全液态闪烁体LSPN的专利。

图片1.png

攻坚克难:研制中国首台工业CT机

1983年,美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CT,在多个产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末,我国某国企欲购买美国的工业CT机优化产品质量检测,但遭到美方拒绝。杨学恒得知后下定决心:“我们一定要研制出一台自己的工业CT机器来。”1988年,我校集中多学科多部门成立了ICT课题组联合研制γ射线工业CT,他毅然加入了ICT的理论研究团队,并担任了数据采集系统课题组组长。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工业CT机的主参数设计、精度与误差分配、数据矫正与处理的理论研究及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的设计与研制。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为了保证实验所需原材料的精密度,杨学恒和他的科研团队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的原产地,而这一路上更是困难重重。杨学恒回忆道:“记得当时,我们要从甘肃天水到四川广元去采购电阻,不料路上遇到了大洪水,大巴车在翻越一段险峻的山路时,大家战战兢兢地抓着车上的扶手,看着旁边汹涌的江水,真是太危险了!后来,我们又坐火车去成都,大家没有座位,站得累了,就只能坐在地上。但我们并不觉得辛苦,只想着马上就能研发出我们自己的工业CT了,心里期待得很。”

IMAG0503(1)(1)(1).png

一回到重庆,杨学恒便奔赴研究的前线,与徐问知、王珏三人立刻组成了“前委”,他更是担起了“前总”的重任,开始了大量的实验工作。为了保证研究能够圆满成功,三个“前委”立刻投入到了长达七天七夜的闭关实验中。在齐心协力的合作下,ICT团队终于攻克了难关,成功研制出了我国首台可供实用的γ射线工业CT机XN-1300,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CT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安全及现代航空领域的建设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重大考察时,也不禁赞叹道:“这样一个国之重器,竟然诞生在了重庆大学!”

19930524科技日报ICT研制成功报道(1).png

 勇立潮头:自主研制国产纳米级观测工具

20世纪八十年代起,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纳米科技列入战略目标。但国内纳米级测量工具STM仪器却相对落后,杨学恒敏锐地洞察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下定决心要攻破它。1998年重庆大学物理学院组织了队伍,他毅然跨界学习电子技术,深入研究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于2001年1月研制成功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IPC-205B型机,并于2002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杨学恒凭扫描隧道显微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png

 其中“高精度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镜体”获得了国家专利,其精度与美国、德国的产品相当。

20021030高精度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镜体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png

1995年以后,原子力显微镜AFM逐渐形成产业,国外商用的AFM检测精度一般为1-100nm。20nm以下的结构难于测得且售价昂贵。杨学恒接手了重庆市科委的AFM项目,与其合作者自2002年起着手研制,于2003年1月研制成功了高精度原子力显微镜AFM·IPC-208B型机,填补了国内在原子力显微镜这一领域的空白。

20060207杨学恒以高精度原子力显微镜第一完成人获重庆市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1).png

该机集STM与AFM于一体,其镜体中的工作平台共有十三个自由度,核心部件微悬臂自制,整机精度:横向分辨为0.1nm,纵向分辨率达到0.01nm。提起这项工作,杨学恒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当时,我们的显微镜精度可是高出了其他国家一个量级的。”

图片2(1).png

写在最后:

DSC07329(1).jpg

“赶潮人,要赶潮头,不赶潮尾。”这是杨学恒在采访中一直强调的一句话。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姿态,而他的一生,更是对“赶潮头”精神的不懈追求和生动诠释。他像黄桷树一样向下深深扎根,怀着憧憬与期盼,向上自强不息努力生长,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人应有的贡献。

重庆大学数字记忆团队欢迎您为“追寻黄桷树精神——走进专家”系列口述历史工作提供线索、材料。

联系人:刘芳兵

联系电话:65678067 18602304608

来源:图书馆

作者:刘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