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渝见川剧”实践团采访幽兰戏曲社创始人魏源老师
7月9日, 重庆大学“渝见川剧”实践团采访到重庆大学幽兰戏曲社创始人、重庆市川剧院青年导演、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沙坪坝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魏源,聆听他与川剧之间的不解之缘,感受他与幽兰戏曲社共同编织的艺术传奇。
魏源与实践团的合影
幽兰创立,《白蛇传》一鸣惊人
在重庆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名叫“幽兰”的戏曲社,它诞生于一名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与川剧的一次邂逅。没有人能想到,一个没有专业指导也毫无表演经历的学校戏曲社团能排出堪称“考验剧团实力”的经典剧目——《白蛇传》。
魏源
刚成立之初,幽兰戏曲社的活动就是“看”和“模仿”,能上台的演出也只有在学院晚会和其他的戏剧社联合演出戏曲串烧。重庆大学幽兰戏曲社排的第一场大戏是《望娘滩》,魏源说:“《望娘滩》作为一部五十分钟的中戏,情节简单,所需演员人数少,又是神话题材,在社团当时的能力范围之内且更易受观众欢迎。”虽然条件艰苦,但魏源与幽兰戏曲社却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志存高远,方能一鸣惊人。
《望娘滩》剧照,来源于重庆大学公众号
早在2010年魏源就看过《白蛇传》的录像,当时就在心里埋下了要排《白蛇传》的种子。在学校的支持下,重庆大学幽兰戏曲社开始排《白蛇传》。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道具和服装都需要由社员自己制作。社员们辛苦训练,“用爱发电”,《白蛇传》终于得以成功上演,在第六届重庆市大学生戏剧演出季斩获七项大奖,进而走上了重庆大剧院的舞台。
《白蛇传》剧照,来源于重庆大学公众号
痴迷川剧,重大人坚持热爱
在排《白蛇传》时,作为导演,魏源在排练过程中绝对称得上“严厉”二字。动作不标准要骂,唱腔不到位要吼。凭着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魏源带领幽兰戏曲社成为全国高校唯一具备演出能力的学生川剧社团,“受邀去表演,无处不欢迎,掌声叫好声一片。”
如今,魏源已经成为了重庆川剧院中一位青年编导,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会赶到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为幽兰戏曲社进行指导。幽兰戏曲社逐渐走进同学们的视野,走出校园,走向国际。2011年、2017年和2018年,社团成员分赴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巡演,让川剧艺术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为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魏源带领社员练习
守正创新,校园川剧看今朝
魏源坦言,幽兰戏曲社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少。演员少,观众少,不仅仅是重大戏曲社的困难,更是所有高校戏曲社团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戏曲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题。对于观众来说,选题选材的有趣与否决定了观众能不能“进得来”,形式的创新与否影响着观众能不能“坐得住”,而对川剧核心的思考和表达左右着观众能不能“看得完”。
魏源向“渝见川剧”实践团介绍川剧的历史
作为校园社团,幽兰戏曲社承担起了活跃校园文化的责任,作为戏曲社团,幽兰戏曲社也为大学生体会和了解川剧艺术和文化不断努力着。“说实在的,幽兰戏曲社不是在培养演员,而是在培养观众。”在演出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川剧艺术和文化的美,同时对周边的人形成川剧的“辐射”,让大家知道川剧除了变脸和喷火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在。
魏源与幽兰戏曲社正在排练
幽兰戏曲社《阖宫欢庆》现场
魏源与幽兰戏曲社的故事,是一部由热爱、坚持和创新共同谱写的故事。未来,幽兰戏曲社将继续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川剧艺术的无限可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巴渝烟火里的艺术瑰宝,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庆大学“渝见川剧”实践团也将继续努力,为川剧的传承与传播贡献青春之力。
来源:本科生院
作者:赵佳彦 张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