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承办第405期双清论坛“面向极端环境的多智能体基础研究”
3月28日至29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第405期双清论坛“面向极端环境的多智能体基础研究”在重庆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数学物理科学部及计划与政策局共同主办,论坛执行主席由重庆大学王树新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海斌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宏院士共同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副主任付雪峰,论坛主席王树新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在开幕式上致辞。
付雪峰在致辞中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自成立以来,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兴科学前沿交叉领域的相关部署和举措,希望与会专家在论坛期间,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贡献真知灼见,发扬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精神,倡导学术争鸣的精神和风范,切实推动学术会议的科学生态向好转变。
王树新代表论坛主席致辞。他表示,近年来重庆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极端环境智能装备”领域,依托高端装备机械传动等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深空探测中心、超瞬态大科学装置、嘉陵江实验室等前沿科创平台,在深海机器人、深地探测装备、极地科考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探讨极端环境下智能装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问题,为人工智能新领域、装备发展新方向、极端环境新装备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本次论坛围绕“面向极端环境的智能体装备材料-结构-功能协同设计制造基础”“面向极端环境的智能体装备自主感知、驱动、控制与自愈基础”“适应极端环境的少数据/知识/信息条件下人工智能基础模型”“面向极端环境的多智能体可信通讯与群体智能基础”“‘四深一极’极端环境多智能体装备验证基础研究”等5个议题安排了7个主题报告、24个专题报告,并特设青年学者论坛环节(5个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本次论坛瞄准深海、深空、深腔、深地、极地等极端环境多智能体装备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科学前沿,凝练了综合交叉基础共性科学问题,汇聚多学科优势力量,为极端环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撑。
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合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笪良龙院士、北京大学段慧玲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戴建生院士、汉堡大学/清华大学张建伟院士、太原科技大学校长梁卫国教授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本次论坛,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负责人代表受邀参会。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作者:陈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