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报道:重庆大学坚持“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 教育部
重庆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高质量、一体化、贯通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德育铸魂”上下功夫,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大力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足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统筹实施“政治理论课程提升”“哲学社科课程深化”“专业教育课程拓展”工程,把思政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造全方位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青年”宣传品牌,精耕细拓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阵地,联合发起成立西部高校青年宣讲联盟,携手清华大学等30余所高校开展创新理论接力宣讲,用青年之声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党的声音。坚持以红岩精神擦亮爱国底色,举办红岩文化节,组织“红岩魂——信仰的力量”红岩精神报告会,开设“共读—研讨—实践”模式“红岩读书班”,开展“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累计演出600余场,持续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清明祭英烈”“11·27烈士殉难纪念”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在“智育增慧”上下功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本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构建以“五育并举、通专融合、能力培养、贯通发展”为特征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学科建设为牵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扣“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推动交叉”总体思路,建强一流学科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体系,以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为依托,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矩阵。以学风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动能,深入实施“启航计划”,持续开展“年度人物开讲啦”“名师讲堂”等学业帮扶活动,开展青年五四奖章、学生年度人物等评选表彰,坚持以“学身边榜样、做最好自己”勉励学生增长知识见识、积累才干本领、涵养奋斗精神。
在“体育固本”上下功夫,提升以体育人效能。构建高质量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体育课程及评价方式,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建立“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培养体系,把体育教学空间扩展到课外,将课外步道乐跑活动、校外体育竞赛等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课外运动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中,实现课内与课外两个单元有机融合贯通,推动体育教学、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场馆建设协同创新发展,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学生体测合格率从79.8%提升至94.1%。推广多样化体育运动项目,鼓励学生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开展春季运动会暨体育文化节、“重大杯”系列体育赛事、“阳光60分”健康行等体育活动1000余场,每年累计覆盖师生近10万人次。引进羽毛球奥运冠军、健美操世界冠军、跆拳道全国冠军等顶级运动员,开展“体育名师”大讲堂活动,通过分享奋斗故事、指导运动技能,传承体育强国精神,提升以体育人效能。
在“美育浸润”上下功夫,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人才培养通识课程体系,开设美育通识课程48门,建设美育精品课程35门,推动美育与传统工科等专业交叉融合,建设川剧等具有西南地区民族地域特点的特色美育课程。将学生参与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美育教育机制,为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提供政策激励和资源支撑,打造《何鲁》《重庆家书》等话剧,把思政课“搬上”舞台,生动讲述抗战精神、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实现美育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深耕川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毕业音乐会、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创排《重庆往事·红色恋人》《重大·1929》《寅初亭》等彰显校本特质的文化作品,通过剧目展演、成果展示和实践体验等多元方式,以艺术浸润涵养家国情怀,以文化实践深培人文素养。
在“劳育强能”上下功夫,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坚持把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不断挖掘专业课劳动教育内涵,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尊严与权利保护》《丈量美丽中国》等十余门劳动教育课程。坚持把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实施“百千万”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打造以“科技文化节”为龙头,以训练营、活动周、大讲堂、培训班、分享会、沙龙为品牌创新创业活动,以“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重要载体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坚持把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支一扶”“三下乡”“返家乡”和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日常性社会实践、基层挂职实践,推进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引领学生扎根祖国大地、践行青春担当。
来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