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张亦弛教授受邀担任建筑史学家大会分论坛主席
4月30日至5月4日,第78届建筑史学家大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应大会组委会邀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张亦弛教授出席会议,并担任“Cross-Border Flows, Modernization, and Asian Inland Cities”(跨境流动、现代化与亚洲内陆城市)分论坛的主席。
本届大会共设51个分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会。
“Cross-Border Flows, Modernization, and Asian Inland Cities”分论坛围绕东亚地区的跨国流动与城市现代化议题,探讨在不同空间尺度与历史语境下,资本、技术、人口与思想的跨境流动如何深刻影响内陆城市的转型路径。张亦弛在开场发言中指出,随着东亚国家日益融入全球体系,跨国流动已成为重塑城市空间与社会结构的关键力量。这一过程不仅使城市成为经济、文化与技术创新的交汇点,也促使地方在回应全球现代性时呈现出独特的演化逻辑。相比长期受到关注的沿海城市,内陆城市既受全球化影响,又作为沿海城市的腹地节点,在区域网络中发挥着多层次、多维度的作用。
分论坛中,多位来自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香港大学、天津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的学者,围绕中国西部、战时迁移、铁路建设及园林出海等主题,深入分析了跨境机制与地方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理解东亚现代化的多样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据悉,建筑史学家学会(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SAH)成立于1940年,总部设于美国芝加哥,是全球建筑、城市、景观及环境设计历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之一,目前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余名会员。该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大会,是北美乃至全球建筑史研究领域规模最大、学术影响最为深远的会议平台。这是建筑史学家大会近年来第二次由来自中国大陆高校的学者担任分论坛主席。张亦弛此次受邀主持,不仅体现出我国学者在东亚近现代建筑与城市研究领域的持续影响力,也标志着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近代建筑史、城市现代化与跨境研究等方向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国际认可。
来源:建筑城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