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科普创新实验室亮相首个全国科普月全国主场活动

日期 : 2025-09-01

2025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全国主场活动在北京中国科技馆隆重举行。中国科技馆推出“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与往年不同,依托科普创新实验室的首创机制,今年集中展示了一批源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台(套)”原创展品。科普创新实验室自2024年11月首批立项的18个科技成果科普转化项目均已研发完成,在此次全国主场活动中展示5件,另有13件亦将随后率先与首都公众见面,并将于11月份以重庆为首站开启全国巡展。

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向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同志与现场观众介绍了重庆大学在科技成果科普化机制方面的创新实践及首批成果,重点讲述了谢更新教授团队的“月球第一片绿叶——月球生命罐”,以及陈兵奎教授团队服役于中国空间站的“对构齿轮——中国空间站的‘关节’”等原创硬科普展品。

DSC08599.JPG

副校长李剑现场介绍我校科技成果科普化创新成果

据悉,另有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依托科普创新实验室转化的3件“首台(套)”原创展品参加此次活动。

图片2.jpg

参与首展的科普创新实验室首批部分“首台(套)”展品

当日下午,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主持“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围绕“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之路”展开深入交流。基于首批成果实践经验,郭哲充分肯定了我校科普创新实验室的创新机制与平台建设,强调应继续强化打造好全国首个“硬”科普创新平台。

图片3.jpg

参与现场活动的我校科普创新实验室代表

作为由中国科技馆和重庆大学牵头共建的全国首个科普创新实验室,首批成果的成功充分验证了实验室提出的硬科普“首台(套)”转化机制的可行性。该机制以科普展品为纽带,连接科研成果、科学家与公众,不仅释放出科技成果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催生科普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更将国家科技发展成就回馈于民,有效展示科技软实力,为科技成果转化拓展了新路径。

来源:光电工程学院

作者:余莉

作者 : 光电工程学院 余莉

编辑:曹蔚

审核:黄洋   徐珺琢   

责编:韦丽